APP下载

祥云县教育精准扶贫成效明显

2018-09-11杨兴红杨成勇

云南教育·视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保学全县资助

杨兴红 杨成勇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祥云县秉承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为着力点,完善分类配套的教育精准扶贫制度体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主动作为,系统推进,克难攻坚,凝心聚力抓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精准识别,锁定教育扶贫对象

对象精准是抓实教育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段时间来,祥云县教育系统以国扶平台大数据为依据,通过“一一对应”“照单请客”,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统计造册,建立起完备的档案库。同时,针对新学年学生学籍变化的实际,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动态管理调整机制,先后4次开展就学信息比对,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对象准,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漏、一个都不能错”的目标,为教育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17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子女6 906人,其中:学前教育914人,小学2 265人,初中1 545人,普通高中499人,中职教育1 062人(含日制班629人、函授中专283人、函授大专47人、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计划103人),大学625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子女3 810人,入学率100%。

强化政府行为,抓实控辍保学工作

控辍保学工作是教育扶贫的中心工作,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以来,祥云县在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工作联动机制,确保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零辍学”目标。县、乡、村三级按照“双线六长制”和“三避免、一落实”(即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辍学、避免因贫失学辍学、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落实政府及社会各方控輟保学责任)的要求,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环环落实控辍保学责任人,通过“一人一案”“一生一档”“一户一策”,明确控辍保学目标任务,采取学校教师送教上门、学习帮辅、情感劝返和镇村两级组织依法劝返、依村规民约劝返、补助返程交通费等措施,督促辍学学生回校学习,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求学路上“一个都不落下”,百分之百在校学习。2017-2018学年,全县小学入学率为99.96%,辍学率为0;初中毛入学率为103.67%,辍学率为0.47%;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3.28%。

“保证残疾儿童少年也能接受教育,让他们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红利,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这是祥云县教育局局长陈丕树在教育系统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承诺。

2017年,祥云县依托县特殊教育学校,扎实开展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送教上门工作,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保障适龄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仅2017年秋季学期,祥云县特殊教育学校先后5次开展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4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送教上门工作,并免费发放校服,为5名家庭特别困难的儿童发放助学金。此外,县民政局、县团委、县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和爱心企业也都伸出援手,给予送教儿童助学及家庭生活捐助。

高位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硕果

祥城镇箐中小学,原学校位于深山峡谷中,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校舍切山建盖,校园后山陡坡壁立,山体结构疏松,岩层容易风化解体,安全隐患大,建校以来发生多次落石滑坡,被有关部门划定为自然灾害重点监测学校。2016年,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契机,祥云县启动实施了箐中小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新校园占地2 600平方米,办学规模为6个教学班,新建教学综合楼一栋,住宿和营养餐食堂各一栋,合计建筑面积1 180多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达480多万元。2017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从此,箐中小学的师生也能与城镇孩子一样,在安全舒适的校园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

箐中小学是祥云县高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县共投入义务教育学校资金4.6亿元(仅2016年就投入了2.65亿元),全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力度,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县17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8项及以上指标,达标率100%,并于2016年12月底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的评估认定,按期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目标。2017年,祥云县进一步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启动实施了华严社区完小等4所县城周边小学的改扩建工程,规划新建城南片区占地120亩、概算投资约1.5亿元的标准化初级中学1所和彩云南现山地新城标准化小学1所,将有效缓解城区中小学的招生压力,彻底解决城区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和大班额突出的问题;同时,全面推进下庄片区教育资源整合工程,增加乡村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实施教育扶贫“六大工程”,实现各类资助全覆盖

为确保教育民生政策落实到位,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2017年以来,祥云县坚持“全面覆盖、全程覆盖、全员覆盖”的原则,认真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六大工程”(即学前教育资助工程、中小学资助工程、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工程、职业高中学生资助工程、贫困大学生资助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工程),不断健全和完善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减、免、补、奖、助、贷”学生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确保贫困学生安心完成学业,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一方面严格贯彻落实各级各类教育惠民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他困难户就读子女按时、足额享受各项教育民生资金。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常态化机制。2017年3月至9月,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7 747人次享受教育民生资金588万元,其中,2017年7月至9月间共筹集大学新生入学资助资金154万元,资助学生551人次,19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新生全部得到资助,资助金额达62万元。全县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惠民政策全覆盖,无因贫困而不能到高一级学校就读的情况发生。

高度负责,扎实推进“两后生”继续教育工作

近两年来,祥云县抓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机遇,始终高度重视抓实抓好建档立卡户子女初中毕业后未升入普高的职业教育问题,将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让建档立卡户子女掌握一技之长,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祥云职中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作用,2016年深入全县22个行政村(其中有21个贫困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2期,培训建档立卡户群众1 122人次,投入培训资金79万元;2017年深入各乡镇组织职业技能培训601人,举办学校集中培训2期69人。

祥云县扎实推进“两后生”(即初中

毕业后、普高毕业后未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职业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并组织建档立卡户子女到县内外中职学校就读。截至2017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到祥云职中就读日制班247人,就读函授大专41人,函授中专279人,就讀职初班169人,参加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102人,实现了应届毕业“两后生”全部到高一级学校就读的目标。在鼓励建档立卡户学生完成职业教育方面,县人民政府给予了尽可能的财政资金支持,每期培训都由政府兜底买单,对就读祥云职中函授中专、大专的学生则由县人民政府一次性补助5 500元,帮助其完成学业,并由学校及人社部门推荐就业。

查缺补漏,补齐教育精准扶贫短板

根据《国家卫计委等15部委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和《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及省州县关于“完成全年扶贫目标任务百日行动”任务清单的相关要求,祥云县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查漏洞、补短板、促发展。一是扎实开展扫除青壮年文盲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精准识别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山区有学习能力已脱盲人员和潜在复盲人员的基础上,依托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县职业高级中学,举办扫除青壮年文盲后继续教育培训班,进行政策法规、公民道德、普通话、农业科技知识和文化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培训。全年投入30多万元完成了7个乡镇9个班326人次的培训任务。二是全力推进祥云县中小学保健室建设工作。制定出台《祥云县中小学保健室建设方案(试行)》,投入30多万元在县属中学、乡镇初级中学、寄宿制小学、学生数在600人以上的小学、21个贫困村所属学校和县特殊教育学校设立保健室,截至2017年11月上旬,全县88所中小学全部完成保健室建设且投入使用。三是提前启动实施贫困村“班改幼”工作。祥云县把“班改幼”作为补齐学前教育短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抓手,提前启动实施贫困村“班改幼”工作。截至目前,全县21个贫困村中,8个村有公民办幼儿园,其余13个村已完成“班改幼”工作(在园幼儿13个班247人),并已加挂“村完小附属幼儿园”的牌子。同时,通过加大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强化教师队伍培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措施,推行课程游戏化,全方位提升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水平,努力让农村适龄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保学全县资助
提高教学质量,不忘控辍保学
你是秋天的王
教育部调研组到 阜阳颍上县调研“控辍保学”工作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