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经营持续向好
2018-09-11谢卫群李刚
谢卫群 李刚
截至8月31日,除深市ST长生外,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半年报全部对外披露。
沪市数据显示,沪市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实现较快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在10%以上。尤其是,公司经营质量持续向好,实体企业业绩增速远高于金融行业;一批先进制造、创新科技、新兴服务和消费企业经营业绩也快速增长。
深市数据显示,深市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多层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不断深入;“去产能”“补短板”取得积极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
营收净利实现两位数双增长
今年上半年,沪市上市公司专注实业,努力改进经营,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积极应对内外部挑战,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加11%;净利润1.6万亿元,同比增加14%,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上半年,沪市实体行业企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加13%,实现净利润约0.6万亿元,同比增长25%;金融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净利润约0.9万亿元,同比增长7%。实体行业企业净利润增速远高于金融行业企业。实体行业对沪市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贡献占比也有所提高,达到41%,较去年同期增加4个百分点,国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已初见成效。
2018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5.41万亿元,同比增长17.24%;合计实现净利润3963.50亿元,同比增长16.86%。深市上市公司分属的19个行业中,17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个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深市近七成的制造业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7.46%和14.83%。
中小板作为中小企业细分冠军主平台,产业转型与升级带动业绩持续增长,912家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1.29%;平均实现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13.57%。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创业板公司业绩进一步提升,730家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8.10亿元,同比增长19.92%;平均实现净利润0.75亿元,同比增长8.13%。
結构优化调整效果明显
在沪市上市公司大类行业中,去产能重点行业主动去杠杆效果明显,呈现业绩增长较快、资产负债率不断下行的特点。钢铁、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化学品制造等传统产能行业在业绩增长的同时,资产负债率分别下降了0.81、0.36、0.24、0.05和1.49个百分点。
同时,沪市一批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新兴服务和消费公司业绩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加5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加2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加36%。
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余额合计4.12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8.49%,较上年同期下降2.36个百分点,煤炭、钢铁、化学纤维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扩张速度呈下降趋势。
深市957家战略新兴产业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有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3.32%和20.77%,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有些公司生产经营遇到一定困难
当前宏观环境下,外部因素错综复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有些公司生产经营遇到一定困难。数据显示,沪市上半年共有149家公司亏损,占比与去年持平,其中多数经营净现金流为负,经营质量有待改进。实体类公司中,剔除建筑业、房地产、公用事业等传统高负债类行业,有98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70%。
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存货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较期初上升2.48个百分点;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32%,较期初上升0.27个百分点。上市公司在“去库存”“去杠杆”和“降成本”等方面仍面临较大压力。
在流动性偏紧的宏观环境下,深市上市公司资金成本有所上升,剔除金融业和房地产后,平均财务费用为3767.41万元,同比增长18.69%;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67%,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同时受市场整体估值下移的影响,融资难度有所增加。深市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配股等方式实施再融资的家数为243家次,同比增长3.4%,但筹资金额为2037.3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8.65%。
业内人士认为,纵观两市半年报,部分企业的数据显示出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产业升级困难、技术创新不足等。总体上看,需要继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扶优限劣,支持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积极引入优质资产,努力改善经营。同时,对于长期不专注主业、丧失经营能力,甚至进行不当市值管理的公司,要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持续改善市场生态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责编: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