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2018-09-11金莹
金莹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 100013
下肢骨折多由创伤引起,骨折断端会引起严重的刺激感受,患者在接受手术固定治疗后,术后同样容易引起多种疼痛刺激,严重的疼痛感会增加体内儿茶酚胺含量,加速血压上升,使得患者心率加快,还可能出现其他不适反应,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1]。该研究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加强疼痛护理干预,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质量,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4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将全部74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 25~84 岁,平均年龄为(51.62±3.84)岁。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在28~89 岁,平均年龄为(52.09±3.79)岁。 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全部患者均为下肢骨折;均接受手术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骨折前健康状况良好;无严重器质性病变。
1.2.2 排除标准 病理性骨折患者;陈旧性骨折患者;不耐受手术治疗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既往精神病病史者;不能积极配合资料收集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做好患者的环境护理,定期更换床单,协助患者做好翻身,积极预防压疮,给予患侧肢体被动活动,加强对患者的疼痛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加强患者的手术后疼痛控制,方法如下。
1.3.1 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为患者发放护理手册,指导患者掌握止痛药的使用方法以及石膏固定、牵引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制订合理的宣教计划,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患者,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康复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提升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
1.3.2 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填写调查问卷,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制订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计划。首先对于术后患者,应告知其疼痛属于术后常见现象,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感,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另外,骨折术后部分患者需要制动,而部分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担忧,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心理,因此术后应第一时间向患者家属报告手术结果,消除患者及家属的忧虑心理[3]。
1.3.3 基础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加强环境消毒,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加强对患者手术切口护理,加强对手术部位的监护,一旦切口处出现红肿化脓,应立即给予抗感染处理;术后注意抬高患肢,积极预防水肿;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减少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入;疾病恢复期间叮嘱患者术后进行患肢被动活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保持正常的肢体功能。
1.3.4 用药护理 用药前向患者介绍相关药物的基本情况,用药后积极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用镇痛药物后,应严格监测患者的循环系统,一旦发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应立即给予对症处理。为患者更换敷料时,应保持操作轻柔,实施无菌操作,避免对切口造成刺激。
1.3.5 疼痛控制 下肢骨折患者的疼痛多种多样,因此临床上进行疼痛护理的过程中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首先应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由护理人员采用听觉、视觉分散注意力法、深呼吸法、放松训练法等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同时应注意加强对患者肢体采取按摩、冰敷、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基础代谢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疼痛症状。
1.3.6 出院前指导 出院前1 d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居家休养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做好患肢的肢体功能训练,促进肢体尽早康复,同时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定期回院复查。
1.4 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功能恢复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疼痛分级:①轻度:疼痛感较轻,患者术后可下床轻微活动,睡眠不受影响;②中度:疼痛程度相对剧烈,患者的睡眠受到严重影响,需要给予少量镇痛药物止痛;③重度:疼痛程度剧烈,且持续时间长,基本不能活动,睡眠受到严重影响,应用镇痛药物后仍不能得到有效缓解。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重度疼痛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疼痛情况比较[n(%)]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的预后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预后指标比较(±s)
组别 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分)骨折愈合时间(周) 住院时间(d)观察组(n=37)对照组(n=37)72.33±5.21 54.31±2.00 10.20±1.36 20.87±2.64 12.30±4.20 19.61±4.55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数患者在手术前后均伴有剧烈的疼痛反应,疼痛是机体的常见应激反应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机体的自我防御性信号,但会给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质量,同样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刺激,从而可能延缓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不利于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4]。
疼痛是一种相对主观的体验,受患者的个人身体因素影响,即使同样的损伤,不同患者的疼痛体验也不尽相同,因此临床上在进行疼痛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法[5]。该研究通过加强对下肢骨折患者的疼痛控制护理,引导患者掌握注意力分散法、深呼吸法等疼痛控制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疏导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护理,定时为患者更换敷料,保持创口清洁干燥,预防交叉感染,加强环境护理,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帮助患者保持合理的生活作息,为患者制订合理的饮食干预计划。
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重度疼痛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强对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状态,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同样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促进疾病尽早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减患者的医疗支出。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术后会伴有严重的疼痛感,而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控制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