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果产业供给侧改革与发展趋势
2018-09-11
改革开放后,水果业较早地走向了市场化。上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全面放开时,农产品中首先放开的就是园艺作物。
我国水果产业现状
第一,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国家的水果基本实现了“类型多样化”,跟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大家能感受到水果的多样化,琳琅满目的水果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的。第二,市场供应非常均衡,一年四季都有各种水果。而且,我们有几大水果在国际上产量都排第一,特别是柑橘、苹果,我国柑橘产量占世界产量的约三分之一,苹果占约60%。第三,生产规模化、区域化,我国水果已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比如苹果主要在渤海湾、黄土高原,柑橘主要在南方山区。第四,科技支撑促进水果业发展。从苗木到生产包装,技术都有大的进步,产业链在延伸。另外,这几年我们品种良种化非常快,尽管我们使用了一些国外品种,但我们自己的水果品种也在大幅上升。
总体来说,我们的水果产能是过剩的。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水果的价格是下行的,我们的荔枝也有卖几十块钱的,但是大部分的价格是不高的。不高的原因我觉得主要还是结构性过剩。结构性过剩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科技水平提高使得亩产量提高了,现在水果一亩产量数万吨是很平常也很轻松的一件事。二是面积扩大了。我国为了保证米面糖油的产量,所以我们的果树种植基本都上山了,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拿出很多的土地来种水果,比如四川、广西、河南等,这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原因。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出口优势并不强。我们的鲜果出口量不到总产量的3%,主要是出口东南亚和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入WTO以后,我们国家水果的优势逐步淡出,淡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我们的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现在我们请一个劳动力和加州请一个墨西哥劳动力价格相差不大。另一个,我们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非常明显,并且没有得到非常好的解决。我们生产的果品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不够,因此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尤其是从2013年开始,进口额和出口额第一次出现负数,也就是卖水果的钱还比不上买水果的钱。进口的水果主要是香蕉、龙眼和火龙果等。近年,从南半球一些国家的水果进口量增长较快,比如智利樱桃、南非柑橘等。
这就是我国水果产业的大体情况。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第一就是盲目发展的结果。种什么什么亏这个魔咒始终存在,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我们没有市场分析,农民在盲目地发展。第二是行政的过度作为,上来一个领导就要发展百万级的产业,某地要发展茶叶,上来就是2 000万亩,目前我国一共是2 000万亩的种植量,再发展2 000万亩,那是什么概念?第三是没有技术支撑的乱作为的,技术性指导队伍和水平出现下滑趋势。我们觉得这个品种好,可是没有技术指导种出来品质就不行,比如说我们的葡萄就是这样,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都在种,品质良莠不齐,价格差异很大。蓝莓也是这样的,到处都在种,但是能形成产业的有几个?我们的水果产业面积很大,声势也很大,但是真正盈利的不多。第四就是机械化问题,现在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年轻人在果园的越来越少,所以我们担心的一个问题是谁把果实背下山?机械化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把果子挑下山。第五是苗木供给混乱,苗木调运自由了,但是风险加大了,导致病虫害危害加剧。在南方很多果园种下去就得病,这不是传染上的,而是果苗带过来的。
那么我们的短板是什么?我觉得我们产业的短板一是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另外果品良莠不齐,同样是荔枝,有的吃着非常好吃,有的吃着就没味道,另外我们的机械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快。有的地方摘1斤要3角钱,象荔枝这种要爬到树上的还要买保险。另外商品化还是一直是我们的短板,我们的荔枝有几个是经过糖度检测的?有几个是经过包装的?我们的品牌建设还很滞后,这也是我们果业有产量没有产业,有品种没有品牌,有品牌没有规模,有规模没有效益的现状,我们现在产量非常大但是效益不行,是一流的果品二流的产品三流的商品。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产后是短板,第二我们的品牌建设滞后。
经济模式及其启示
工业里有一条微笑曲线,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产业、一个人群,越发达越靠文化挣钱,而我们水果的发展目前还仅靠资源挣钱,这是挣不到大钱的。我们一定要走上靠技术靠资本靠文化这条路子才行。比如我们的荔枝,我们只知道糯米糍、井冈红这些品种,但是问荔枝有什么品牌,还真没有。
目前,农业产业分工与利润正步工业后尘(笑脸曲线)。我们对比过多个国家的水果价格,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我们发现水果的价格中10%是成本,剩下的是各种中间环节,成本及利润,这是一个成熟的商品的价格。我一直在想我们这么多种荔枝的,为什么不能有一部分转去做销售和产后呢?这是高利润的环节也是我们的短板。
那么,多少价格为比较合理的价格?目前国际上的公认的是这样的:果农销售价格为成本的2倍;市场零售价格为成本的7~10倍。而现实是许多果农均期望销售价格达到成本的5倍以上。比如赣南济橙综合成本约为6~7角/斤,果农销售价格在1.4元以上属于较好的收益。但是目前果农期望远高于此,心理预期过高。比如沃柑去年4~5元/斤,今年2~3元/斤,属于回归正常。在商品社会的今天我们要有冷静的思考,果农的价格就是成本的两或者三倍,如果有品牌可以再稍高一点。
我们通过和其他国家同类水果的比较后会发现我们的水果价格普遍较高,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成本很高,我们在广东承包一亩地至少要1 000块以上,在巴西1 000块钱可以租20年。我说这些是想说我们对水果的售价一定要有一个预期,我们现在的水果价已经这么高了,你还要再高,能高到哪里去,如果超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别人可以不吃,或者转买物美价廉的进口水果。
我们的柑桔是从80年代做起来的,这30年来做成了南方水果第一大品牌,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一)赣南济橙靠山吃山——自然优势。赣南济橙做到了“三要素”即气候、土壤、人力搭配;此外还有一个“三家”结合: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结合,具体来讲就是,政治家搭了台,科学家把控方向,企业家负责把产品做好。
(二)秭归柑桔产业发展——依靠科技。秭归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发展晚熟品种、晚采技术,拉开成熟期,与赣南济橙错开上市。同时保持品种不断更新,一直引领甜橙品种潮流。
(三)宜昌柑桔——依靠科技降低成本。宜昌的桔柑只卖7角钱,果农已经非常高兴了,因为它的成本只有3角钱,卖7角是一个合理的价格,所以果农很高兴。为什么它的成本这么低?就是利用高科技。宜昌温州蜜桔为提高品质,实现山峰效应,一年结果一年不结果。同时以覆膜增糖技术提高品质,转色开始时,地表覆膜增糖(坡地),同时利用早秋稍结果,结串果,提升优质果比例。
战略思考
现在水果已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需求越来越大。正因如此,水果在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一些贫困山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基本上是依赖果树产业,比如陕西延安、江西赣州、湖北三峡库区等等,都是靠水果脱贫致富。低成本、高品质、可持续,是我国水果业的生产目标。现在水果已经处于供需平衡、略有过剩的状态。水果生产结构需要优化,质优价廉、食用安全、对生产环境可持续是优化目标,也是竞争力的核心。
从水果布局来讲,我有几个宏观上的思考:首先是要做到适地适栽,比如黄土高原就是苹果,江西赣南就是脐橙,别的地方就没它好,科学家要做好优势区域规划。其次,从水果发展趋势来说,要求是新鲜、口感好、营养好。第三,现在不需要大量储存了,就要通过适地适栽,结合品种选优,结合栽培技术,让水果在成熟期均衡上市,这是最终目标。要实现全年供应,有的树种可以,有的就不行,比如柑橘在低纬度分布比较广,可以实现全年鲜果供应。但对于北方的苹果,还是靠贮藏技术。在这基础上,做到不打农药或少打农药,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第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培育更多品种,现在我们还有不少品种从海外引进。日本有个统计,比如苹果、梨、柑橘、桃子等常见的七八种果树,培育一个品种平均要24.5年。我国育种起步比较晚,中间还有不连续的问题,有效育种时间不长。因此,我们希望在水果种业方面赶上发达国家,自己的品种能够更多一些。可以看到,近10年来,我国水果基础研究发展得非常快。
我想说的是,果品不是一种主食,在我们的餐桌上它就是一个副食品,果品作为园艺产品的一大类,供需基本平衡、适度短缺是确保生产者效益的明智选择。它不同于粮食,需要确保供给;国家没有补贴,风险需要果农自己承担,没有最低保护收购价格。
怎么办呢?首先我们的果品要保证市场供应,适度短缺。什么是适度短缺?我们的荔枝价格不行肯定不是品质不行,而是种多了,你把它淘汰一部分,只要有5%的短缺,价格肯定涨30%以上。第二未来果树发展主要在调整结构方面做文章,既要保证品种的多样化,还要找到地方的特色资源,找到卖点:熟期结构、品种结构多样化、发掘地方良种和特色资源、赋予文化内涵。第三,在国际竞争中,优质适价、性价比高是市场竞争力的“铁律”,开发省力化栽培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是关键。一是保住国内市场,做好“鲜字”文章。利用国内水果从产地到市场距离较近、果品新鲜的优势进行竞争。一是稳住并拓展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发挥我国柑桔、苹果、梨子的优势参与竞争。政策上政府应该支持产后的短板:给采后贮藏分级包装以及冷库用地建设提供必要的用地支持,将果业生产过程的设施、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至于如何解决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我认为要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技术服务模式:单户经营为基础的合作社,以技术专业化与组织兼业化队伍的建设;公司为主导、个体承包形式;依托合作社和公司的技术服务队伍建设。
同时要补齐短板,良种繁育体系硬件条件建设与运行机制建设并重,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与冷链建设,加大品牌建设。
我们广东水果产业发展有优势,一是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二是有良好的果业生产要素,它的光热资源、人力资源、科技支撑、生物资源,多样性好,回旋余地大、奖金比较充裕,政府的支持能力较强,因此广东的水果发展是比较好的。
目前全世界有20几个国家在种植荔枝,中国的荔枝产量占世界的70%,也是世界荔枝最大的消费国。广东又是我国的荔枝第一大省,每两颗荔枝中就有一颗是广东生产的,而这一颗也是品质最佳的。
广东荔枝产业基因好、资源丰富,科技实力也很强,在实施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荔枝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绿色、优质、高效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大方向。过去几十年,广大科枝工作者在荔枝的保鲜、品种的选定、栽培方向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保鲜方面我们过去几年取得非常大的进步,现在在北京甚至沈阳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荔枝。当然,与老百姓期望吃到新鲜的荔枝这种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荔枝鲜果的销售半径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坚信在农业农村部的有力支持下,广东乃至全国的荔枝产业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根据国际荔枝产业大会现场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