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展,就不能囿于自身利益
2018-09-11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知名度靠前的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了履行省级医院的公益性职能,不拘泥于自身利益,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正在逐步成为引领区域医疗机构发展的方向标。
医院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试行KPI平衡积分卡,人才引进不拘一格,创建人才培养机制,营造成才氛围。医院拥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2人,国家级、部级、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者81人,医学领军人才14人,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50人,云岭名医17人、云岭学者2人。
以人才为载体,重塑学科体系,重整系统学科,打造特色科室,扶持重点学科。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4个,省级质控中心16个,内设研究机构3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
推出以产出为导向的激励机制,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近3年,医院获得“863”、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重点项目一级子课题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项(国家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2项;外来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3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66项。
探索智慧医疗,改善就医体验。2014年1月1日,正式启动王昆华院长领衔研发的自助医疗一体机,获国家专利。继而推出“114”电话、医院网站、微信、支付宝、大象就医、趣医网及出院患者中长期预约等9种不同的预约方式,后续上线移动互联网医院、滇医通、微脉、微医、纳里云等互联网平台,自动发药机,患者通过手机,可完成导诊、挂号、缴费、打印、评价等多项流程,智慧医疗全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院在全国医院信息化排名中名列第33。
倾心倾力帮扶基层,推进医联体建设。以弘扬大医精神为己任,不拘泥于自身利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211家基层医院签订了联盟发展协议,与近100家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基层医院签订了帮扶和双向转诊协议。主动设定目标,拟订计划,全方位帮扶:医院层面的帮扶,针对地域特色和医院定位,为基层医院规划发展目标,规划发展方向;学科层面的帮扶,成立皮肤科、心内科、病理科等学科联盟,培育重点和潜力学科,拉动全院实力;专家层面的帮扶,针对当地高发病,流行病和专家特点,目前建立基层专家工作站28个,为了推进患者放心分流到基层医院就医,做好危急重症的救治保障,昆一附一院在院内修建完善了停机坪和机库,开展紧急航空救援,300公里航线以内免费航空救治,并运送到医院急诊ICU。
几年来,医院免费为基层医院培养中长期进修生3万余人;短期培训2万人;临床带教查房1000多场;疑难病例讨论300余次;义诊基层患者3000多人。根据基层医院所在区域特点,扬长补短,个性化规划基层医院整体发展蓝图。
构建联盟云,已初步建成云超声、云病理、云心电、云影像、云检验、云诊室等十朵“云”,远程网络已覆盖省、市、县、乡、村5级。并且率先在偏远、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的独龙江乡、较贫困的巧家县药山镇、半菁村建立。依托云平台,各种互联网平台,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云门诊、云会诊,享受省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生不出门,就可以远程会诊、联合门诊、远程查房、双向转诊,在线观看学习上级医院的远程教学查房,远程手术演示等,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降低医疗成本,百姓广泛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