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信息保护从“去身份化”入手

2018-09-11

中国卫生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权个人信息身份

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在医疗领域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然而,医疗信息化为居民就医带来便利的同时,医疗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也一直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

大数据时代,医疗数据对于医疗科研领域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医疗数据中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医疗数据的有序使用,是当今大数据医疗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的核心在于在“去身份”(即指数据控制者通过改变或删除数据集中的个人可识别信息方式,使数据使用人难以识别数据主体身份的过程,能够减少无意中公开个人数据的风险)之后,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还应降低“再识别”(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去身份之后结合多维运算仍有机率再次识别到个体)的几率。做到医疗数据使用中的“去身份化”,并严控以科研为由的医疗数据滥用行为。

医疗数据已受法律保护

医疗数据安全问题除了从技术层面入手进行保护外,法律层面的规制也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经针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初步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基础,刑民保护相结合的层级保护模式。

医疗数据中最为关键的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部分。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2017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共网络安全法》第76条规定了个人信息的范畴,其中包括医疗数据中最为常见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第41条规定了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明示收集使用目的,并经收集者同意。2017年7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细化了《网络安全法》第31条中关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并将“卫生医疗”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刑法保护层面,自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将非法提供、获取、贩卖个人信息入罪以后,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并扩大了主体范围,提升法定刑配置;2017年《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又规定了犯罪特点和量刑问题。

在民法保护层面,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了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作为民事总纲性法律,这一历史性的进步,为医疗数据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部分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律支持。

数据保护实质是人权保护

个人信息实际上是个体人格特征的一种表征,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实际上是基于对人权保护发展而来的一种必然诉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胜利以来,国际上对于人权的重视与日俱增,国际性公约和区域性条约也都对人权有明确的保护。对人权的保护具体到生活领域则是对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的保护,欧盟和美国的立法中也都强调这一点。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体例中也遵循这一规则,将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规定纳入民事权利章节中,并规定以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为首,具体人格权利和人格利益之后的一项具有人格利益的法益。

与其他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不同,医疗数据中的个人信息包含大量的生物特征数据,结合其他能够直接识别个体的个人身份信息(例如姓名、出生年月、电话号码),在生物医疗领域定位到个体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这无疑对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威胁。所以,针对医疗数据,应当提高加密安全等级,并将“去身份”作为医疗数据安全保障的基本手段,并严控数据收集的使用目的、使用范围以及使用规则,严禁超出使用目的滥用医疗数据的行为发生。政府相关卫生部门应当做出相关细化规定,来判定数据收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事实上,医疗数据中大多数都是牵涉个人隐私和相关个人利益的资讯,保护医疗数据,实际上就是对于以人权发展而来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的保护,非法泄露和滥用医疗数据,对于民众人身和财产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和挽回,因此,可以说保护个人医疗信息如同保护个人生命。

医疗数据的科研使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人类生存的可能性,保护个人信息和医疗数据的有序使用是大数据时代不同维度保护个人基本利益的方式,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考验着大数据时代医疗数据发展决策者、执行者的智慧,也决定了大数据医疗的未来。

猜你喜欢

人权个人信息身份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残疾人体育权——一项国际人权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跟踪导练(三)(5)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妈妈的N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