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农人”大显身手

2018-09-11蒋筱青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绵竹市新农人民宿

蒋筱青

乡村振兴离不开土生土长的本土人才,也离不开从四面八方回归的返乡人才。绵竹市将“内培”与“外聚”相结合,积极聚集各类人才,全面推动全市人才振兴,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在乡村振兴的伟业中大展才华。

» 人才“内培”永久不停课、永远在实践、永续在探索

初秋8月,位于绵竹市九龙镇的四川乡村振兴农民大学刚刚送走了一批学员,正等待着下一批学员的到来。自2018年6月12日挂牌成立以来,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所农民大学就培训了各类人员1300余人次。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为此,绵竹市人民政府联合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德阳市人民政府三方筹建了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农民大学——四川乡村振兴农民大学,面向全省干部、全省农民和省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让农民大学成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加速器”。

作为全省首家农民大学,师资力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四川乡村振兴农民大学分类储备了省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各级领导干部以及精通农业种植的乡土专家。截至目前,农民大学已储备高校教师19名、党政领导干部10名、优秀企事业专业技术人才4名和农村专业技术能手13名。开班两个月以来,四川省科技厅小浆果产业链首席专家、四川大学教授董顺文,四川金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伍中敏等都曾前来授课指导。

四川乡村振兴农民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民大学不仅有优质的师资储备,还会针对不同的涉农群体开设课程,如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旅游开发、脱贫攻坚政策解答、第一书记工作经验交流等,切实做到精准施教。”

除去现场授课,农民大学还打造了示范课堂,并将优秀课程通过远程网络和农民夜校传播到全市各个乡村,让农村基层干部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农民都能获得素质提升和技能培训。

“永久不停课、永远在实践、永续在探索”,这是四川乡村振兴农民大学的办学理念。在离农民大学教学区不远处,一个占地236亩的四川乡村振兴农民大学实训基地引人瞩目。这里是全省推广先进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示范基地,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动乡村旅游的体验基地。基地分区种植了优质的羊肚菌、草莓、水蜜桃、葡萄、猕猴桃等,还示范养殖了新品种的猪、鸡、鸭、鱼等。

“实训基地按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理念,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农业经营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效果很好。”农民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四川乡村振兴农民大学已建立“1个理论教育教学本部+10个特色规模实训基地+100个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特色村+1000个农民夜校示范教学点”的办学体系,以学习、实践、产研结合等方式探索绵竹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路径。

» 人才“外聚”回归乡村、发展乡村、致富乡村

2010年以来,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响应绵竹市“引凤还巢壮产业,返乡创业铸辉煌”的号召,绵竹市拱星镇红旗村村民杨洪东毅然放弃了在德阳经营良好的生意,加入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军。

为什么返乡创业?杨洪东有自己的考虑:“十几年前我父亲经营着村里唯一的代销点——供销社,供应全村人的生产生活用品。老百姓买一袋盐、买一袋味精、打一斤酱油都要在供销社赊账,这使我下定决心今后要改变这种贫困状况。”

位于绵竹市九龙镇的四川乡村振兴农民大学 图/蒋筱青

2013年杨洪东在红旗村流转了600余亩土地种植香葱,但是那年却遇上了50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损失严重,亏损了200余万元。杨洪东说:“那一年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但我没有想过放弃,或许是我的执着打动了村民,在2013年底我被推选为红旗村党支部书记,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

在杨洪东的带领下,绵竹市川红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底在红旗村成立。经过不懈努力,合作社争取到了绵阳市东辰集团董事长邬永平的支持,他承诺东辰集团下属的中坝酱油清香园调味品有限公司需要的蔬菜优先由川红种植专业合作社供应。

在东辰集团“订单农业”的支持下,川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确定了“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2015年,合作社带动全村农户种植豇豆360余亩、青菜800余亩、香葱240亩、大蒜50亩,获得利润近500万元。

同时,川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实施产业扶贫,2017年带动贫困户17户,吸纳22名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200余次,带领更多老百姓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此外,合作社还为农户免费提供豇豆种子及青菜种子,并成立了爱心志愿队,为孤寡老人做居家服务。

和杨洪东一样,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的张红庆放弃保送研究生的机会到汉旺镇白果村开办乡村民宿。在他同学们眼中这种尝试很大胆,但对张红庆来说却成为一件幸运的事。

参加转型发展区乡村振兴绵竹学术峰会的专家们考察人才队伍建设 图/陈晖

张红庆开办的民宿是一座名为“青山”的素雅院落,院子被一圈绿色树木包裹。踩着石块铺就的小径进入庭园,可见几个来自绵竹市区的年轻游客正坐在一起品茶。“这里就如同电视节目《向往的生活》里的场景,不仅生态完美,还可以过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让人们享受到生活的本质。”一位游客满意地说道。

“青山”民宿以前是绵竹市白果村的一处闲置农舍,2017年,学习园林设计的张红庆看中了这里,决定以每年1.5万元的租金租下这座院子来发展民宿。他自己设计、自己装修,2017年冬天民宿便开始营业。半年时间里,打电话预订房间的游客源源不断。

有了“青山”民宿的品牌效应,来白果村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为增强接待能力,白果村将开办民宿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回归乡村、发展乡村、致富乡村。近年来,绵竹市加大“正面引导”,注重“情感投资”,做到“政策倾斜”,让优秀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看得见家乡的变化,引导其“心”向家乡。截至2018年6月,绵竹市已有4973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才的强力支撑让绵竹市乡村振兴底气更足。

猜你喜欢

绵竹市新农人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绵竹市:设立维权举报信箱 拓宽欠薪投诉渠道
绵竹市:“二三四”工作法推进欠薪源头治理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新农人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探究
大数据时代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
“新农人”吴迪,互联网+农业+现代管理,玩转现代“酷农业”
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