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应用分析
2018-09-10潘卫东
潘卫东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为工程质量监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效率。本文首先对大数据在工程质量监管中的主要应用方向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具体应用措施,包括大数据监管平台的构建、工程监管模式的改进、信息服务功能的提升等。
关键词:大数据;工程质量监管;应用措施
工程质量监管是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中的重要任务,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下,工程建设活动日益频繁,工程规模也不断增加,给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现代化的工程质量监管是以信息数据为基础的监管体系,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全面性,以及信息挖掘分析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监管成效。因此,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在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现代化工程质量监管水平的关键路径。
一、大数据在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应用方向
从目前的工程實践情况来看,大数据在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2014年住建部提出《工程质量管理两年行动方案》以来,工程质量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工作陆续开展,共建一网、共建一库、共建一条主线的监管目标逐步实现,使我国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已有超过90%的建设企业引入大数据应用软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质量监管活动;(2)针对大数据的“5V”特点,即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真实(Veracity),只有引进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才能满足工程质量监管中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整合的需要。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新进技术被引入到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并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挖掘,汇总有用信息,为质量监管决策提供依据。总体而言,大数据技术在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应用可全面改进传统监管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监管效率及成效的有效提升[1]。
二、大数据在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大数据监管平台的构建
大数据监管平台的构建是大数据应用于工程质量监管的第一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工程质量监管平台同时引进4G网络技术、云技术等,不仅在信息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信息传输效率和管理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大数据监管平台主要由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器云平台、大数据管理分析服务商、检测机构云平台等部分组成,面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管部门、检测专家、工程专家、检测服务需求方和委托方等用户开放。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可直接通过购买大数据管理分析服务,引进大数据技术平台,在云技术和4G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远程监控。同时,数据中心还与砼搅拌站实验室等工程实验室直接连接,整合线上检测与线下检测功能,统一在云平台上进行发布,检测需求方或委托方均可直接在数据中心查询检测结果。在这样的大数据监管平台应用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整合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海量信息数据,通过数据检测和分析反馈机制,快速发现共性数据、异常数据,并通过数据相互验证,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各方参与人员基于统一的信息平台开展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可以保证信息交互的及时性,通过协商处理,及时解决暴露出来的工程质量问题[2]
(二)工程监管模式的改进
在大数据监管平台的应用下,应全面改进工程监管模式,将以往大量、重复性的基础数据处理工作交给大数据监管平台,集中人的力量开展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活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规范制度建设,根据各部门、各专业的职能分配,合理设置大数据监管平台的使用权限,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数据共享程度;(2)采取动态监管与静态监管相结合的办法,对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循环跟踪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改进状况,采用静态管理方法对重点建设内容进行随机检查;(3)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根据工程重要性、建设标准要求、争优创优工程目标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部署人力物力,优化资源配置;(4)将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有效衔接起来,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自我监管作用以及监理单位、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编织一张严密的工程质量监管网络,实现现场实时监管、材料设备可追溯管理、频发问题专项治理等,逐步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水平。针对以往外部监管力量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加强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透明度,为外部监管力量的介入提供有效途径。
(三)全面提升信息服务功能
大数据技术作为现代化工程质量监管的核心技术,其主要应用目的是提升工程质量监管的信息服务功能。应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建筑”模式,做好顶层设计,落实监管职责,在创新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的同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及时评价。通过强化基于大数据监管平台的管理职责,对监管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充分满足工程监管的实际需要。为实现工程信息服务功能的全面升级,应做到以下几点:(1)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公开,在大数据监管平台下,工程质量监管的参与方众多,只有对信息数据进行及时公开,才能为各方联动管理的实现提供保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基础数据产生于各个方面,需要由相关单位负责数据采集和上传;(2)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发布,对于工程质量管理而言,施工部门、监管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等有不同分工,质量问题的发现、解决方案的制定、整改措施的实施也对应着不同部门,只有主动发布数据、以点向面发布数据,才能满足各方监管人员的需要,从而整合内外资源,对质量问题做出快速处理和有效控制;(3)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评价,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由监管平台自动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利用专家知识库和推理机提供详细整改措施。最后对质量问题整改效果进行评价,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持续性的跟踪评价,直到问题被有效解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在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应用开创了工程质量监管的新篇章,通过积极构建大数据监管平台,并对工程监管体系做出适应性的改变,可以实现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监管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效果,提升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肖祥林,周春容.大数据在公路工程质量监控中的应用与挑战[J].微型电脑应用,2017,33(06):24-26+29.
[2]王琮,荆兆晖.用大数据构建工程质量监管大平台[J].工程质量2013,31(09):18-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