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诗歌创作过程中的选题和立意

2018-09-10陶钦

环球市场 2018年19期
关键词:艾青礁石庐山

陶钦

我们在创作诗歌时,离不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立意即确定这种思想感情。选题就是选择立题。对诗而言它可能是一个完整的事件,也可能是一个梦幻、一个瞬间的感受、或一个事物、一句话的思索。这些都可从不同的角度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现实创作中,有很多初学者都忽略了选题和立意的关系。其实,选题是受立意控制的,比如歌颂父亲,就不能选择花鸟鱼虫做托物,又如歌颂美,就不能用丑来做喻。立意是潜在的,主要通过选题来表现。因此,诗作者必须按照自己的立意去选择最恰当的主题。这就要求必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去体验思想,在生活中捕捉灵感。

有的人认为,写诗我愿恨就恨、愿爱就爱。但由于我们所处的民族背景、社会制度、政治信仰和道德伦理,制约着我们的立意合选题。因此这就要求:其一立意要健康正确向上。作诗要符合道德标准,不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歌颂真善美的,鞭挞假丑恶的。写诗要内容新、思想新。写诗最忌内容陈旧、缺少血肉。感情强烈,才能动人心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初学写诗需要摹仿借鉴,但摹仿和借鉴是技巧方面的,而不是立意和内容方面。诗歌的正确选题和精妙的立意,与诗人的精神世界是一脉相承的。博大的胸襟,开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使诗人有了更多的理性。井底之蛙看天,天空就巴掌那么大。

北宋大诗人苏轼以他独特的感受,写有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看一看这首诗的立意,庐山的风雨云雾使诗人感到惊异骇怪,庐山如此神奇莫测,似乎在于风烟雾霭的作用。然后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与友人参廖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诗人透过云雾的迷纱在认识庐山本体的时候,他从横里观察,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再从侧面端详,则是座座奇峰。无论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然而苏轼并没有像其他诗人那样仅仅止于惊叹和迷惘,而是进一步地思索:人们所看到的万千异态毕竟是局部景致,而并非庐山的本来面目。原因就在于游人未能超然庐山之外统观全貌,一味山间留连,“见木不见林”,自然难见其本象。结尾二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理性去对待的问题很多,由于钻牛角尖而陷入困境,由于纠缠一些枝节而难以自拔,这些多半不都是由于当事者“身在此山中”,因而“不得庐山真面目”的结果吗?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深入浅出的语言,这正是苏轼诗歌的一种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酣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地闪烁着哲理之光,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确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歌语言的本身是形象性与理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成了流传千古的哲理警句。

诗人艾青曾写过一首诗《礁石》,其另取新意,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思考。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一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一般人写礁石,大都从贬义的角度去写:礁石如何阻碍船只的行驶,或者尝尝触礁沉船,危害航海人的生命,是大海中的隐患等等。而艾青的《礁石》却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自然的真实。到过海边的人,其实都知道这种现象,礁石是美的,有气魄的。这种美,表现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力量的冲突,无论大海如何去激怒它,胜利者总是礁石。在艾青的笔下,礁石成了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必胜信念的化身。

《陇西行四首其二》是唐代诗人陈陶所创,匠心独运,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思考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憐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征人早己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并且诗人从侧面也赞美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行为,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深闺中妻子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全诗含义深刻,感人至深。

《凉州词二首·其一》是王翰所创,诗歌一开头就饱含激情,以浓笔重墨为我们大笔书写了军旅宴会的热烈气氛,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最后一句话”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可以明确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残酷。

我曾担任过多年的《中专天地》杂志诗歌编辑,在编选诗作时,陈兆喜同学的诗作《一枚铜币》,在立意和选题上都很得当。此诗歌颂民族战胜黑暗和愚昧的高贵品质,就选择了一枚铜币作为立意的依托。

因此我们说,一首诗有一个好的立意,才能打动读者,才能“流芳百世”。不注重立意的诗,不会成为一首好诗。

猜你喜欢

艾青礁石庐山
艾青林场守鹿
礁石和浪花儿
夏日避暑
艾青来了
礁石上的美人鱼
避暑胜地 大美庐山
拥抱
无题
礁石爷爷
庐山脚下泡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