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线损及台区线损降损管理分析
2018-09-10林清凉
林清凉
摘要:现阶段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已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正常供应,电力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电力系統运行过程中由于线路损耗造成了大量的电力损失,因此本文根据线路线损与台区线损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线路线损和台区线损的降损管理优化措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最大限度的降低线路损耗。
关键词:线路线损;台区线损;降损管理
在供电企业管理过程中,线损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电力资源的使用量,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线路技术、管理等方面因素导致线路线损、台区线损问题频发,增加了电力能源损耗,影响了电力资源的正常供应,因此采取相应措施促使线损降损管理更加高效是供电企业降损管理人员当前重要的工作。
一、线路线损及台区线损影响因素
台区线损主要可分为定额线损、经济线损、管理线损、统计线损四种,[1]在台区线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计量表故障、窃电施工频发、线损管理流程等问题导致台区线损现象加剧。首先由于计量表表记内熔丝元件熔断及失压、短路等因素导致的计量表故障问题,由于线损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导致计量表故障加剧;其次台区窃电形式复杂、频率高等因素为台区线损的管理造成了阻碍,也导致台区线损降损管理人员在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能及时开始降损工作,再加上台区人员素质高低不一,导致台区内电线私拉及违法建设现象普遍出现,制约了台区线损降损工作效率;最后在台区线损管理过程中主要有营运管理、设备维护等几个方面,但是由于台区线损各部分下作分配不够明确,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各部分人员沟通不及时,导致设备故障消除及后期维护工序不能高效顺利进行。
线路线损发生主要由线损理论技术不科学、线损管理网络松懈、计量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首先线损理论计算不科学主要是供电所台区精细化系统在收集线路计量时大多是通过目测的,而由于线损考核指标主要依据各台区上年完成情况确定,导致线路线损考核指标的制定不够合理;其次线损管理网络松懈,现阶段各供电单位都建立了降损节能机制,但是在这个制度中只有管理人员注重线损管理,并没有发挥全部人员的力量,同时线损在管理过程中主要依据台区线路的负荷资料及电网基础台账数据,线损管理松散也造成了这些资料的缺失;最后由于在更换计量表的过程中没有规范工作流程,导致电量不能及时抄录,也增加了用户窃电的风险。
二、线路线损及台区线损降损措施
(一)降低线路线损的管理措施
首先针对线路线损的影响因素,各供电单位要增加对线损管理的重视,逐步完善线损管理机制,详细地制定线损管理标准,并规定各个降损工作人员的线路线损完成标准,对于不能及时完成线路线损的工作人员采取适当惩处措施,加大电费清单拖欠的惩处力度,从而促使线路线损降损管理过程中基层工作人员能够与降损管理人员共同重视线路线损问题,进一步推动线路线损管理网络的建设。其次供电单位管理人员应该增强对抄表过程的监管力度,规定统一的抄表时间及抄表数据上传时间,同时供电企业要加强抄表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开展爱岗敬业教育,详细化制定抄表人员工作标准,提升抄表质量,也可运用配变监察自动化系统监控低压负荷或远抄集抄系统抄表、电能表无底数串抄法等,从而逐步提升降损营销系统分析处理能力,保证抄表真实反映线损情况,规范抄表各个程序;最后为了保证计量结果的正确性,一方面供电单位管理人员要根据情况不断将计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于计量装置的出入库、领用等程序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计量装置的使用及安装环节;另一方面并统一规定电能表的类型,并对其精确等级进行严格划分,避免由于劣质计量仪器的使用对计量数据的精确性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电力管理人员可定期随机对各供电单位的电能表及计量装置进行检测,及时更换不合格设备,控制线损发生概率。
(二)降低台区线损的管理措施
在供电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台区线损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供电企业要不断加强线损工作人员的培训,如集中培训指导、加强业务交流、鼓励员工自学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供电企业也可以定时组织员工开展座谈会议,持续增加降损工作人员之间的经验沟通,双方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提升整体台区线损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从而促使电力台区线损降损管理工作正常、高效进行。同时由于窃电现象导致的台区线损,供电企业要增加关注力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线损管理时在分压、分站、分台时加强管理,加强用电监察管理,开展对用户的窃电教育,监督用户规范、安全用电,而在抄表时也要加强表箱管理,定期进行表箱检测,从而及时更换损害表箱并第一时间处理解决,降低线损概率。同时不断优化员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然后促使员工对线损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将下作重点放在工作指标的耗损情况、完成情况上,如供电管理网络建设中设备功能、计量装置、运行方式等环节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预先处理措施,如遇到台区线损率长期不明的问题时,就可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生产用电量增加而导致的台区中性线电流偏大,因此在解决时可以通过调整每相负荷实现三相就地平衡降损,即在配电室中确认实际负荷,然后以用电高峰期的三相负荷分配为依据,[2]在用电高峰期、用电增长期、用电低谷期进行中性线对地电压、低压三相四线各出线电流、低压三相四线进线电流测量确保在线损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内就可以顺利解决,促使台区线损降损管理工作高效、有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电力系统降损管理过程中,有多种因素会导致线路线损或台区线损的增加,线路线损、台区线损在降损管理过程中需要各个供电机构的全面配合,由于线损风险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如计量装置的计量失误等,因此供电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线损的管理措施,增加线损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降损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实操水平,发挥技术与管理共同降损的优势,促使线损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为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施伟亚.线路线损及台区线损降损管理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19):61-61.
[2]王文哲,马春霞.浅析农网配电线路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J].大科技,2014(3):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