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2018-09-10刘思佳
刘思佳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既可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大学生的思想,又使核心价值观外化于就业创业实践。为了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本文简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要作用及其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重要性;作用;措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灵魂,为高校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以下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进行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1)统领大学生就业创业价值观。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凝聚大学生的时代理想,指导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方向,正向调和大学生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贡献自身力量的就业创业价值观念。(2)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就业或从业的准备期,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影响大学生求职效率与职业匹配度,甚至影响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树立正确就业观,打造道德品质的长板,丰富大学生知识涵养,提高其能力水平,并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实现精准定位,为职业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使大学毕业生能够更好紧随国家发展。(3)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意志。高校工作的中心是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规范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动力源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对美好社会的鲜活描述。自由是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平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存在;公正是指社会公平和正义;法治是指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大学生通过确立自由发展、平等对待、公平正义、知法守法的价值取向,在自由发展的过程中丰富自我、完善人格、充实能力,在平等原则下尊重他人、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在公正道路上倡导公平、弘扬正义、保障尊严,在法治社会里遵循法律、依法办事、合法维权。(2)国家层面的思想指导作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家国情怀是中华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基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价值观是指明灯,凝结国人共同奋斗夙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目标和追求,指导大学生奋斗方向。(3)公民层面的立德树人作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基本道德规范。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对培养大学生遵循公民的基本道德、执行职业行为准则、烙守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和与人为善的处世方式大有裨益。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内容
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主要是围绕如何让大学生尽快就业,提升就业率而展开,忽视了个性化服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丰富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逐步深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且高校应当设立就业心理咨询教师岗位,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因为就业选择、职业认知、职业前景、个人发展等方面引起的心理矛盾、困扰和冲突进行第一时间有效疏导,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和专业心理知识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高校育人工作各环节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营造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调节功能保持内在一致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此外,要重视高校的党校、团校建设,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团校的课程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高校育人工作各个环节,最终汇成合力共同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岗前从业教育
从业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就业,还要让大学生更好地从业,尽快融入到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中倡导“敬業”,敬业的基础就是要爱岗,爱岗的核心就是培养大学生具有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深厚情感、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契约意识、权益意识、廉洁意识和大局意识,在岗位上遵纪守法,存敬畏心,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行动向导,同样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拥有正确价值观的未来企业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春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1).
[2]李波,毛宇飞.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03).
[3]邵学军,于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01).
[4]郭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5]王新.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探讨[J].商,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