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绥江县产业建设,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2018-09-10刘建平
刘建平
摘要: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等发展规划实施,将为绥江县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获得国家、省、市差别化政策支持,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持续叠加的机遇。本文客观分析云南省绥江县贫困现状,提出加速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产业项目;贫攻坚
一、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加快打造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经济增长引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助推脱贫攻坚事业。通过2-3年努力,使我县产业得以培植、贫困群体逐步缩小、贫困群众收入逐步增大,确保2020年贫困户稳定脱贫,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全面发展。
二、全县脱贫出列对产业发展高度依赖
只有产业发展壮大起来,才能增加我县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才能稳定脱贫奔小康。一是产业规模要明显扩大,到2020年末,生产总值需要比2017年增长38%,达到31.20亿元以上。二是产业结构要显著优化,优势农业产业体系取得明显进展,新兴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7年的18.7:22.1: 59.2调整为19: 23: 58。三是产业聚集要显著增强。力争发展“半边红”李子30000亩以上,可实现李子产量6.38万,实现总产值4.46亿元,出口创汇1.5亿元;园区总产值要达到50亿元以上;园区就业岗位达1.5万人以上。四是服务业发展要明显提高:重点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实现年旅游总收入占本县GDP25%以上,力争实现年接待旅游者达100万人次,年旅游业总收入5亿元以上。
三、重点产业发展思路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走生态化、庄园化道路,围绕观光旅游基地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发展多样性农业,把绥江建设成库区大果园、大渔场、大畜场、大乐园。一是建设农业支柱产业绥江“半边红李”,发展“半边红”李子30000亩以上,每年实现李子产量6.38万吨,实现总产值4.46亿元,带动1万人以上移民就业。二是抓实“菜篮子”工程蔬菜产业,发展无公害蔬菜10000亩,保证城镇居民蔬菜供给;发展大棚蔬菜基地2000亩,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增加冬季蔬菜供给;发展高山冷凉蔬菜5000亩,生产夏秋季反季节蔬菜,增加农民收益。三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利用库区近百公里长廊的湖面水域優势,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为主的生态旅游和水上游乐为一体的库区水域经济,力争渔业养殖面积达6万余亩。四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重点发展生猪、肉牛、肉羊、特色家禽养殖。
(二)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依托绥江特色工业园区,以承接转移、招商引资、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兼并重组为主要途径,积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规模企业,带动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发展,努力把绥江建成昭通乃至云南挺进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的产业承接基地。不断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同时,加大对园区公共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园区供电、给排水、供气、道路、环保、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启动竹纤维、竹碳、米升源食品加工基地、中信纸业及终端产品开发项目、服装加工基地项目、制鞋加工项目、矿泉水、健康产业园、轻工产业园等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三)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
突出“竹海新城、山水绥江”的形象定位,加快发展集山水游乐、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业,带动发展特色餐饮、商住、文化娱乐、批发零售、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86亿元。1、做大做强旅游业,紧扣“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把绥江打造成为金江文化旅游产业核心区、长江中上游著名的生态旅游区、乌蒙山片区旅游扶贫试验示范区、国际慢城旅游城市、中国西部水上运动户外运动天堂。2、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新建中城镇千年渔村配套基础设施,中城镇渔港配套基础设施,板栗镇罗坪村原始森林公园项目,板栗镇罗坪村少数民族风情园,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农家乐项目,四星级酒店及配套旅游服务建设项目,温泉开发综合旅游服务建设项目。3、着力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区域周边进出主通道和区域内部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货运枢纽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服务水平,推进运输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水上飞机机场建设及旅游运营项目。加快建设昭通至乐山高速公路串丝至新市段52公里。有效推进新滩至大湾口、县城至青胜等干线公路建设。4、提升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物流仓储设施及道路、公路(铁路)水运货运站、信息网络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传统经营模式,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发展。
四、产业发展措施建议
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项目实施保障机制,推进产业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增强产业项目实施的操作性、可行性和针对性。
(一)强化组织保障
落实“一项产业、一个规划、一名领导、一个工作组、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的协调性,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加快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相关单位要把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中长期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项目带动
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项目”的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破解基础瓶颈、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以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按照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的要求,加强重大项目的策划,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补充和调整。坚持从督查整改、排位通报、跟踪问效、责任倒查等方面人手,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三)加大资金投入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统筹银行贷款、创新投融资模式、储备开发土地、引导民间投资等途径,确保产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竣工投产。配合国家、省、市财税体制改革,大力扶持成长型科技企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做强做优税源经济。
参考文献:
[1]杨小民.构建党建联盟助推产业发展——大同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J].先锋队,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