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8-09-10唐贵鹤

环球市场 2018年1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

唐贵鹤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目的出发,探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并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式进行分析,寻求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改革成效。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目的

(一)做大国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国企混改的根本目的是做强做优做大国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国企生产力,而不是借混改之机削弱国企,甚至将国企私有化。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坚持生产力标准来推进国企混改的政策主张,这对于破解国企混改争论“迷局”,凝聚国企混改共识,防止国企混改陷入私有化的误区,从而稳妥推进国企混改,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国企效率,增强竞争力

国企通过混改,有利于提高国企效率、增强国企竞争力。一方面针对当前部分国企存在的经营不佳、效益不高的状况,通过混改引人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改善国企资本结构和产权结构,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国企经营效率、增强国企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国企存在的管理僵化、体制机制陈旧等问题,通过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并重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从而提高国企管理效率,激发企业活力。

(三)改善企业结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混改是会对整个国企改革具有突破性、带动维护产业和国家安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善企业结构。首先央企合并可以增加市场集中度,强强联合后的央企将利用其自身充裕的资源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其次央企合并后的规模效益突出,通过行业和产业链的整合,使企业的综合效益大大增加;最后,配合“一带一路”等走出去战略,央企合并将大大减少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减少同行相轧、恶意压价等行为,改善中国企业的经营生态。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国企混改的几条原则:第一,国企引入其他资本要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第二,通过国企混改这个形式,要有利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要从所有制性质上区分我国国企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企”的不同,认清我国国企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支柱,这是我们通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企改革的科学前提。第三,强调混合所有制经济包含三种资本类型,不仅有国有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还有集体资本。也就是说,除了国有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相互交叉持股外,二者还可以和集体资本相互交叉持股,通过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相互交叉持股、国有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相互交叉持股以及国有资本之间相互交叉持股等多种形式,促进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增强经济活力,实现原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当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布局优化的基本方向是:依据商业类和公益类国企的不同,坚持“三个有利于”基本标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资本重点是要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人,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求国企全面退出所谓竞争性领域的实质是要求国企退出所有经济领域,显然不符合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布局优化的基本方向。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国企混改要坚决防止陷入私有化的误区

国企混改在坚持有利于提高国企效率、增强国企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企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还要坚决防止陷入私有化的误区,坚守住国企混改的目标和底线。无论是“国企低效论”还是“国企全面退出论”,其实质都是在新自由主义理论指导下,恪守“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完全市场化”的信条,试图通过所谓的“国企低效”、“国企缺乏竞争力”等理由来妖魔化国企,以此推销国企私有化的主张,从而达到削弱国企、削弱其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目的。当前部分国企的确存在经营效率欠佳、市场竞争力不强、管理僵化等问题,但是私有化的主张绝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国企改革的“良方”,解决国企存在问题的方法绝不是消灭国企本身。因此,要坚决反对和防止不顾我国历史与现实的实际情况而盲目借鉴西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经验,将国企私有化的主张;坚决反对和防止企图削弱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做法。

(二)应做到先分类再混改

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已经正式发布,也就是说,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依据已经具备。需要把握好的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分类改革问题上,首先必须对企业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混改。如果企业的分类工作都没有做好,或说在分类问题上还模棱两可、不置可否,推进混改就难免会出问题。尤其是央企,分类工作更加重要。能否科学分类、合理把握好分类原则,对混改工作相当重要。由于分类指导意见也只是从原则上对企业分类提出要求,到底哪些企业属于公益类,哪些属于商业类,哪些可以推进混改,哪些暂时还不能推进混改,必须非常明确。不仅如此,有些企业本身还存在着公益与商业混合的现象,就更需要把握好分类的原则和尺度,确定好分类的标准,提出分类的具体要求。

四、结语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推動国家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民营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国企“混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顶层设计到配套机制建设,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研究,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谨慎,只有做到张弛有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做强做大的改革目标。另外国企混改一定要避免急于求成,避免为改革而改革,而必须把激发企业活力、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混改的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颜,杨德才,国企改革:最优化目标、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6(06):30-34.

[2]王卫中,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层面的框架设计[J],东岳论丛,2016,37(03):143-151.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推进产权多元化变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非公资本进入:问题和对策
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发展混合所有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