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及对策
2018-09-10王红琴
王红琴
摘要: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声音、文本、图像等进行综合处理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手段。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大学语文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优秀的文化作品,训练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现代化。
关键词: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对策
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动画的结合能够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将静态枯燥的语言文字变成动态的形式表达出来,把经典影视作品同文学作品相结合,把抽象概括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模式的转变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學过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新的学习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技术对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十分重要。
一、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素养、教材编写和教学目标设定和课堂教学均存在问题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通过母语学习,在培养大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社会认知水平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影响到大学语文教学效果。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种类繁多,内容重复,一些高校自行编写,编写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校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大学语文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问题上,也存在争议。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不能突出学科特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大学语文课缺乏对听、说、读、写能力的拓展训练和语文能力养成的重视,教学比较随意,课堂有时会演变为文学史及有关故事、文学作品简析鉴赏,有的甚至以视频欣赏代替语文教学。这样,语文课堂难以体现大学语文课的性质和特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专业性的体现。
(二)语言文学性缺失
从大学语文课程内涵层面分析,“大学语文则是一门通过语言来提升学生汉语水平、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以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课程。”大学语文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运用母语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以艺术的眼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层次的认识能力。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语文课堂忽视语言文学的分析和阐释,致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学性缺失。
二、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首先,它拓宽了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途径,学生不再只依靠教师传授知识,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选取自己需要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还可以观看各种影视资料、课件、录像等获取情感体验,让自己对一些知识理论不再局限于表层的了解。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运用技术手段可以将传统教学难以表达的语言知识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放映出来,把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可能无法用语言准确描绘诗歌的意境,这时如果运用多媒体将一幅幅画面呈现出来,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整首诗的情感和意境,诗歌内容也会和图片相结合,长久地保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最后,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增大,并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让学生通过接触各种形式的材料加深理解,拓宽视野,这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多方面发展。此外,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堂获取知识,还可以在课下利用互联网进行个别化学习。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
(二)将读图与读文相结合,指导阅读方法
提倡经典阅读,并不意味着完全回归到传统的诵读。教师要努力适应新时代传播媒体的变化,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将当下的“读图”与传统的“读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读图’既然能上升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就必然有其合理和积极的一面。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替代性的简单思维方式,即要么主张以图像阅读替代文本阅读,要么主张以文本阅读来棒杀图像阅读,这种极端化的思维模式和颠覆性的‘革命’举措,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并不少见,影响极坏。”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感受文字之美,同时观看图像,以获得直观形象的效果。在教学沈从文的散文《鸭窠围的夜》时,我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分析指出文本通过对水手和吊脚楼妓女人性美的描写,使这个夜晚更加美丽迷人。一个漫长、寂寥、寒冷的夜,经沈从文的描绘、渲染、想象、点化,火光与杂声综合,这个夜晚成了人类永恒的夜,将读者带到一个神秘高远的意境。再通过播放湘西风景的短片,让学生对于神秘的湘西风情有所了解。通过文本与图像的两相对照,阅读文本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多元体验,感受到这块蛮荒之地所蕴含的丰富生命力,而观看图像则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享受一次视觉盛宴。这样可以将“读图”与“读文”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既满足了九零后学生“阅读视觉化”的阅读习惯,又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采纳开放式的教学载体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中小学语文教学是这样,大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对待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学生只要是在大学语文范畴内听、说、读、写就是在进行大学语文的学习,而不要局限在课堂之上,更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上。对教材要大胆取舍、重组,更可以把教材之外的优美篇章拉进大学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如此,还应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高水平的语文实践活动上。比如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文化传统、文化底蕴的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电视节目,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主持人大赛等语文实践活动。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
过去的教学评价以单一的试卷考查形式呈现,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必须相应地改变教学评价。一是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过去的主体只是教师,现在既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这能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评价形式的多样性。过去只是以试卷考查,现在还可以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去评价学生,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促进了语文教学向纵深挖掘,横向拓展,真正地锻炼了语文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课堂的引领者,依托多媒体技术,为整个课堂服务。但多媒体教学技术只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合理掌控课堂中多媒体使用的时间和频率,同时还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板书教学,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做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