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
2018-09-10万皓然
万皓然
摘要:此文主要是通过查阅《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选择一些海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将其数据作为样本,从GDP总量、人均GDP、GDP的产业结构、各产业的增值率等各个方面进行中外比较,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认识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调整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GDP总量;人均GDP:GDP的产业结构;资本形成率;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具体地选取一些重要指标将中国与世界上的一些典型国家或地区进行比对,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并努力探寻对于劣势的解决方法。
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价值[2]。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显示,199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3569亿美元,是介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003亿美元和南亚地区的4117亿美元之间的位置,而这两类地区被划分为中低收入国家,可见当时,我国的经济水平还有待提高;而在2011年的时候,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73185亿美元,而在同年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为47533亿美元,我国已经迈人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可见在这短短的20年中,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可推断出当时国家实施的政策是正确有效的,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呈良好的状态。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按人口增加的情况修正实际的人均GDP[2]。跟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除以人口数量。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显示,1990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314美元,低收入国家为285美元,相较于之前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更是有所下降,由此看出,当时基数较大的人口对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很大的;而在2011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5445美元,而中等偏下收入的国家1877美元,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7321美元,此时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和之前所分析的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已经迈人中等收入国家的队伍,这可能跟我国相应的“计划生育”国策密切相关。但不能否认的是,提高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个大的难题,短期内难以缩小的人口规模,只有依靠生產总值的提高来间接拉动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情形,我们国家也不应过分追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就是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在2013年出版的《国际统计年鉴》有对中国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在2000年和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的数据资料,以下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先来看中国的产业结构情况及IO年间的变化:2000年我国的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5.1%、下业占45.9%、服务业占39.0%,同比同时期的高收入国家:农业占1.8%、下业占27.5%、服务业占70.8%;而在10年后,2011年我国的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0.0%、下业占46.6%、服务业占43.3%,同比同时期的高收入国家:农业占1.3%、下业占24.4%、服务业占74.3%,由此可以得出,在我国接下来的经济发展中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的所占比例,因为第三产业是无排放的生态服务业,所以更应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的GDP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这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而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在强调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同时,积极突破制约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的限制条件,有效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充分发挥产业转型与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4]。
资本形成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90年,中国的资本形成率是36.1%,而同期高收入国家的资本形成率为22.9%,可见我国的资本形成率还是挺高的,201o年时,中国的资本形成率是48.2%,同期高收入国家的资本形成率为l8.l%,低收入国家为23.2%,高收入国家的资本形成率在下降,而我国以及低收入国家的资本形成率在上升,资本形成率也称为“投资率”,不以其高低来定好与坏,我国及低收入国家一般都是发展中国家,可发展的空间较大,土地及劳动力成本较低,投资成本小,利于吸引外商及本国人进行投资,故资本形成率偏高,待投资优势下降了,则资本形成率也会随之有所跌落。从总体上看,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而言,资本形成是引擎,资本的效率则是关键[6],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我国地区间经济增长表现出的非均衡性相对应,资本形成、资本效率也表现出非均衡性。注重资本形成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经济增长的资本因素,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四个指标:GDP总量,人均GDP,GDP的产业结构,资本形成率同期在国内与国外的对比分析,能比较准确、客观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通过一些发达国家相关数据的指标,也给我们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了很多可参考的方向,相信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一定能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高敏雪.中国统计年鉴30年观察[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杨立勋.对GDP的评价需客观公正[J].生产力研究,2008年(15).
[4]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
[5]刘谚武.资本形成率与收入差距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4).
[6]曹宝明.资本形成、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11(10).
[7]国家统计局.2013国际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局出版社.
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8]网国家统计局.1990国家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局出版社.
[9]国家统计局.2010国家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局出版社.
[10]国家统计局.2011国家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