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从生活化入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2018-09-10占国森

南北桥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

占国森

【摘 要】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03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它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小学生沉重的书包及一些带拉杆箱的书包,都让人不禁有点同情现代的小学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让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实行不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总结起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如下:

(一)教师缺乏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很少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与生活严重脱离,不利于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生活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更重视学生的因素,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太小,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照顾;或者有教师认为:小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所以需要教师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其实不然,当前的小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对很多事情有主观意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学会尊重学生的生活主体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和评价

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没有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甚至部分教师不愿意承认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这种讳疾忌医的教学思想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

1.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一切的文学创作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在现阶段学习中发现,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欲望,首先就要激发我们对生活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其思想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去体会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从而达到眼中出素材胸中有文章的效果。

2.把课堂外的经历变为课堂内的素材。老师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努力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老师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掘无限的课堂外的课程资源,使他们懂得“生活处处有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将要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使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当今社会凸显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点,客观上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具有开放和现代意识。为顺应社会和教育事业的需要,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宽泛的,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语文教学的内容理应以课本为原点,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由封闭走向开放。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思想、完善人格,“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三)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識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村居》一诗中诗人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一幅乡村的春天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课堂教学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深,教师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放飞风筝,来到花园去接近一下大自然。这时学生们兴致勃勃,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首古诗的感悟更加具体,对诗文的意境也就回味无穷了。

总之,生活是学习的源泉,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没有源于生活的教育与学习是不全面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实施语文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还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火坤.小学写作技巧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8(91):54.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