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要点与思考

2018-09-10吕瑞

南北桥 2018年11期
关键词:要点教学设计高中物理

吕瑞

【摘 要】近年来,在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上,教学设计这种系统方法逐渐受到高中物理教師和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结合作者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分析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理念试图简要分析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要点,以及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流程,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设计 要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96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理念

(一)帮助个体的学习

教学设计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如何讲完知识内容,而在于如何帮助学生个体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因此教学设计应尽可能考虑到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二)重视个人的发展

新课程侧重于学生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条件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情感,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三)教学设计的阶段性

教学设计的阶段性指对知识的延续性、传承性和系统性而言,也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身心状态这一条件有关,分为即时的或长期的,长期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于课程的一种整体设计,即时的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到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学生的现状: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等。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教育规律的渐进性。

(四)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系统。只有从整体的角度,深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及其关系,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需关注的几个要点

(一)采用开放式设计策略,强调以理解为基础

现在的物理教学设计不是从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而是应该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需要,从而设计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该做好从初中到高中的知识体系衔接,从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入手,将高中物理的知识与他们的理解基础联系起来。由单纯的“教”,向“教+学”转化。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在掌握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上着手,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高中物理知识的差距。进而从思想上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策略,从教育的目的、程序和实验等各个方面进行设计。还要求教师放下权威,采取开放的教学态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备课方式,将学生的状态考虑进来。

(二)采取结构式设计方式,强调知识架构为重点

高中物理的知识是一个全面的架构体系,因此,我们在设计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面,应采取结构式设计方式,强调知识架构为重点。我们应主要根据物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将每个结构的知识进行详细的分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一方面要强调教材知识分析的重要性,重点将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吃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时,要结合他们的理解进行分析,同时辅以适当的作业或题型,重点测试他们对于基本点、难点和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要重视物理实验,应将物理实验看作是对于教材分析的重要补充。可以通过学生主导或参与实验的方式,将章节的主要知识用物理的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抽象化物理概念的现象认识,将物理和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有助于他们掌握物理的本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采取探究式设计方法,强调学法分析为关键

教会学生自己能分析物理现象,从中国现实情况看是自己能进行物理解题,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改变以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知道怎么去学习,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就应该采取探究式设计方法,强调学法分析为关键,让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更应该让他们自主思考和自我探究。实现这种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就进行考虑,重点传授学法分析,将讲课的重点放在物理分析上,而不是将目光只关注于知识点上。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理分析方法,进而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物理分析能力,从而构建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和框架。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也要以多提问、多思考、多以实验和生活背景为验证的方式,通过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以学法分析为关键,鼓励学生进行思考,重点让学生掌握物理思维,形成科学的物理分析方法。

三、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

(一)课题引入——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中,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前导入,教学一个新课题,会带给学生一些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基于此,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课前导入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的成效,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在课题引入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一点,必须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课前导入也是为了这一目标而服务的,所以课前导入所选择的案例、实验和问题,一定要与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相一致。

(二)概念形成——实验探索,创设发现情境

物理定理的形成,就是一个从发现到解密,再从解密到实验的过程,也就是从理论到实际,从实际再到理论的一个循环过程。首先,发现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归纳出其内在的规律和本质,再将这一规律运用于实际,看是否符合,这样一个发现、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概念形成的过程。一般来说,概念形成的途径和方法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同样,实验也是获取真知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开发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引导学生去做实验,探究其中的原理,让学生自己经历发现、分析的过程,这样可以大大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会让学生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胜利感。

(三)难点化解——创设阶梯情境,获得规律

针对高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我们要着重进行分析和探究,教师在进行这些知识点的教学时,务必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识水平,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所需,选择出一种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来对这些难点一一破解,化解难点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教学手段。

(四)知识深化——创设应用情境

在获取了物理规律之后,教师要继续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讨论物理规律隐藏的协变关系,创设应用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要点教学设计高中物理
“三根”学习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2015年报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