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态德育策略研究

2018-09-10霍英霞

南北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态

霍英霞

【摘 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品德最为重要的阶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刚刚被发散,对新事物的认知比较敏感,所以教师在这时对学生渗透品德思想,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与理解。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与未来蓬勃发展的希望,学校必须将德育教学作为学校主要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德育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其中生态德育教学被列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从而推动我国生态德育的建设。

【关键词】小学 生态 德育 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70

生态,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自然生存发展状态,“生态德育”,简而言之,生活就是德育,是以人本为核心,以学生的人生发展为目标,整合学习、生活、社会等相关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影响,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心境和谐共生,获得最优化发展的一种德育方式,是以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为前提,让学生体验到关爱他人的愉悦,规划未来的快乐,张扬自我的幸福的一种自然教育环境。

一、生态德育的概念

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对社会、对环境、对自我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一词应运而生,这个词汇的出现,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高要求。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德育也随之涵盖了新的含义和内容。德育的实施跟文化教学活动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学生一样是德育的主体,在德育的过程中一样有学生差异的存在。因此,在“生态德育”的范畴里,教师和学生共生共荣地依存在“生态系统”中,教师引导学生爱护班集体,引导学生关爱同伴,引导学生维护学校,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文明和思想觉悟这一生态意识,并使学生的生态德育意识得到长足的进步。在道德文明和思想觉悟方面,每个学生本身所处的层面都是不一样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有机融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不同的层面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并且要辐射到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能得到最大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中思想与道德均能和谐、生态地持续进步。

二、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散发爱的力量

“生态德育”的根本是“育爱”。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我们追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为让校园的每一个地方会说话,在桥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成彰显校园生命气息的“立德植物园”,园中的草坪、樱花、女贞、白皮松等在师生的呵护下生机盎然,优雅地解读着“人与自然”的共融;进入教学楼大厅,便是主题鲜明、内容多元的“爱的教育”长廊:祖国篇、家乡篇、学校篇、童梦篇……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向孩子们诉说着中华的历史,邢台的文化和师生对于美的追求。教室内班级文化各具特色,除统一设置的“中小学生守则”“班级名片”“成长树”“绿书屋”等规定板块外,学生的多元化展示和评价成为教室内一大特色。如,“花儿朵朵开”激励学生自主进步;“精彩生活瞬间”引发学生关注美的细节,感受生活的快乐;“榜样在我身边”引导学生形成比学赶帮超热潮……,每一个板块经师生用心装点后,都成为班级一个个窗口,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个缩影。

三、在生态课程建设中深化德育内容

教师在德育建设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学生自育生态化德育课堂,实现平等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发展共赢。如在生态化德育课堂中,可以实现文本对话。在学习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去揣摩体会铁罐的情感变化,心路历程,从而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到: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重要的是看它有沒有用处。这是一篇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在教学的末尾,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谈谈学后的感受。当你与别人在一起时,如何学会与人相处,如何学会尊重他人;而当你受到嘲笑而感到自卑时,又该如何去面对,去学会欣赏自己,赞美自己。

四、在丰富多彩活动中展现德育魅力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维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学生在多姿多彩地体验中健康成长。

1.自主管理,守纪明礼。“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教育作用,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师生共同值周制度。每天,学校的大门口、操场、楼道、楼梯处到处可见值周学生的身影,“同学早”“老师好”“请在蓝线内行走”“楼道内不要追逐打闹”……这种以文明引领文明,以关爱传播关爱,以责任强化责任的活动推进了学校生态德育的进程。同时,我们以班级量化评比为抓手,以政教处、大队部为龙头,以习惯养成为重点,通过每日一检、每周一评、每月一总、每期一奖的评价模式,关注班级动态,引导班级健康成长。

2.实践活动,主题鲜明。以“一月一重点,一年一创新”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关注生命的“爱牙日”“爱眼日”体验活动;热爱自然的学校小树苗认养活动;走出校园的“参观科技馆”“参观交警指挥中心”活动;热爱读书的“我和绘本交朋友”活动等。创意节日活动是我校一大特色,每年一次的“入学季”“风筝节”“童话节”“绘本节”“树叶节”“跳绳节”和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孩子们盼望的日子。

3.社团活动,丰富多彩。“面向全体学生,周周有活动、人人有项目”是我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指导思想,为使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有效,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竖笛、创意美术、花样跳绳、机器人等12个社团,于每周五下午统一活动,学生参与率100%。为使各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学校实施了“三固定”、“三关注”策略,“三固定”即固定社团活动时间,固定社团活动地点,固定社团组织者;“三关注”即关注社团活动内容,关注教师组织能力,关注学生活动收获。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通过举办“跳绳节”“绘画节”“乐考嘉年华”及活动交流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

五、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对中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是其一生的财富。和谐人文的绿色德育理念在中小学生身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慢慢养成,点滴积累。要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融入绿色生态观念的养成教育中。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绿色生活习惯和意识。如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学校的传统节日加强环境教育。又如,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废物利用和废物回收活动、参加环保竞赛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活动使中小学生生慢慢养成绿色生活习惯。

通过对生态意识的分析与审视,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要扭转以往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误区。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上的矛盾,必须重视德育在人类本身生态意识的培养中所承担的重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从长远意义上协调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整体和谐、同步进化、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课题名称:邢台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市级一般课题《小学生态德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701016】

参考文献

[1]张桂芬.关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3(11):38-39.

[2]高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2):14-14.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生态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生态养生”娱晚年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