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2018-09-10魏平

南北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习效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魏平

【摘 要】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开始,而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教师强调此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48

好的习惯造就第二人性,好的习惯决定了好的学习态度,也决定了好的课堂效率,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不成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格外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纠正错误观点,端正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缺少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因此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进行下列思考和探索,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一、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习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发展起来的,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意义,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意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它所反映的学习精神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成长,更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教师从小处着手,逐渐形成学生完整系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

二、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策略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有效获取知识的途径。小学生在学习方法有限的情况下,大多的知识都是通过倾听得来的,听教师讲解,听同学讲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认知水平。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考虑。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要提升讲解的技巧,善于用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说话方式进行课堂讲解。例如,借助学生喜爱的动画角色的口吻进行讲解,既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能提高讲解的有效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要善于引导,乐于鼓励。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在听取他人发言的同时主动思考文字内涵、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要对认真倾听、乐于补充完善的学生提出表扬和赞赏。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找到倾听的正确方法和乐趣,从而提升思想的深度和内涵。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说”是最直接表达个人想法的途径,不仅如此,说的过程还是理清思路、构建叙述逻辑的重要過程。课堂上教师要避免压抑学生的天性,要鼓励学生敢说、会说,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为了提高说话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思后行”的习惯,即赋予说话思考的深度和逻辑性,让学生养成说完整话、正确话的习惯,提高说话的质量。此外,教师还要提升学生说话的技巧,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强调学生说话的情感投入,改进说话的语音语调、速度节奏,让学生能够“说得好”,外人能够“听得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说话表达习惯,从而间接推动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小学生要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解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90万字。”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类型和文学形式。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分享童话故事、诗歌语言、古今传说、自然奇迹,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自己喜爱的图书画册、名人传记以及健康的儿童动画、科普节目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朗读、多背诵,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优美。教师要做好表率,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文章朗读,挖掘文章的意境美、语感美。给学生分享朗朗上口的好词好句,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是真情实感具体化、现实化的过程,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离不开写作习惯的养成。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需要学生善于观察,倾注真情实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虚构、抄写、改写作文内容,不一味模仿,而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用心灵创作,用情感衡量。其次需要学生多读、多想、多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文章素材,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情感、思想就能得到升华,写作的语言也能源源不竭。再通过长期的训练对写作技巧的反复磨炼、对写作语言的不断精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写作的意识和习惯也能得到加强,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

第五,培养学生利用工具的习惯。小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储备常常不足以应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利用辅助工具,克服学习难题也是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学生学会使用学习工具不仅可以可以丰富枯燥的学习生活,还能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信息,促进学习与时代接轨,避免学习的滞后性。首先,教师要提高学生利用学习工具的意识,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给学生传递电子图书、字典、教参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间强化学生意识。其次,教师要教授学生正确的工具使用方法。例如,如何正确利用字典借助偏旁和拼音查找认读生字,如何利用网络信息补充课外知识等。最后,教师要端正学生的思想,避免学生过度依赖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进行自主、自由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第六,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教师要将重心放在课堂上,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发展。从培养学习意识角度来说,教师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认真听讲、复习的习惯,在课堂上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意识。从促进健康发展角度来看,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方式、看书习惯,避免错误学习姿势带来的身体伤害。从培养学生学习精神的角度来看,教师要鼓励学生乐于合作、敢于实践,善于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这些常规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因此需要教师时刻关注。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永久性课题之一。小学是塑造学生正确学习观念,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但是小学生活泼好玩、思想幼稚的特点也决定了这并非一件易事。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实践积累和训练强化,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在潜移默化间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将好习惯的培养变为一个自发的、主动的过程,教师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猜你喜欢

学习效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