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安排初中语文早读课

2018-09-10邢兵兵

南北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早读实效初中语文

邢兵兵

【摘 要】早读是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魅力、获得情感体验的关键。早读,还能构建积极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早读 实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27

借助早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正所谓“一天之计在于晨”,合理的早读,可以陶冶情操,焕发学生的青春面貌和激情。学生沐浴在琅琅书声中,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知识层面,都能够得到升华。

一、科学安排,设计早读任务

多数语文教师需要同时承担多个班级的语文课教学任务,而在早读课上,为了避免早读任务发生冲突,语文教师要事先进行任务规划,合理完成早读任务的设计。初中语文课早读任务多以读课本、背诗词、记词语为主。这些任务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分配,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在压力的推动下才能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但如果没有给出明确的早读任务,学生则无法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早读时间将白白浪费,因此,明确早读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扈行学习职责,理清学习思路。为了确保早读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教师应适度设计早读任务,避免因任务过于繁重而给学生造成过多压力。比如,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重点记忆文章标注的注释和词语。然后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提升语感。为了方便写作,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背诵名言佳句,丰富语文知识储备,提髙朗读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早读任务分配,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阶段性提升。同时,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应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对偷懒的学生进行督促,提高學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合理调配,多元朗读

传统模式的早读只是进行课本的复述,这种单一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心生厌烦,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朗读往往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在朗读形式上进行改变。比如挑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的学生进行朗读,其他学生跟读。或者挑选声音洪亮的学生进行朗读,让朗读的过程更有气势。长时间的朗读会消耗学生的体力,不利于学生一天的学习,因此,朗读时间通常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教师还可以事先考察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优秀的朗读题材,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了进一步突出朗读过程的多样性,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中不同人物进行角色分类,让学生进行特定角色的扮演,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三、激发活力,明确任务

激发活力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迅速进入早读状态。从学生生理规律上来说,刚刚吃过早饭进入教室的学生,由于血液更多地服务于食物消化,而造成大脑供血受限,这是学生难以进入早读状态的原因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于一定的策略,是可以改变这一现状的。具体思路有二:一是通过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非语文因素的运用,有效但不赘述;二是通过对此前学习内容的梳理,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意识到朗读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种内在力量的牵引。

如在《繁星》一课的教学中,教材提出了熟读第三段的要求,如何才能驱动学生去熟读呢?笔者针对学生此前学习过程中对这一段内容缺乏必要的想象,没有构思出“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他们认得很熟了”这样的意境,没有能够构建出“我躺在舱面上,仰望星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的表象,于是就告诉他们,唯有在大声读的时候让自己进入到这段文字所描写的意象里,才能真正读懂这段文字,并特别要求学生朗读时“旁若无人”。根据笔者的这一要求,学生往往就能进入到一个人的朗读与意境构造当中去,从而取得较好的早读效果。这里实际上有一个认识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要将早读课当成没有感情参与的、机械的读,那学生自然不会感兴趣,效果也不会好。当然,这里明确任务还可以带有一些应试的色彩,如告诉学生早读课必须读哪些内容,必须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必须接受什么样的检测,这样也可以为早读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外驱力。

四、即时检测,加强反馈

有人认为早读课的任务就是“读”,检测是没有必要的。从课堂性质上来说,或许如此,但从保证早读质量的角度来看,这一观点却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在笔者的实践中,由于坚持了每读必测,并且及时将测的结果反馈给学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检测通常放在早读课结束前十至十二分钟,检测时间五至八分钟,检测内容即为学生早读的内容,检测方式可以是报默,可以是自默,还可以是提前准备好的默写材料。笔者倾向于及时确定检测内容(由教师在监控指导的过程中确定),这样针对性强,还可以大大激活被指导过的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他们被指导了,所以能够成功地默出来,有成就感),从而对以后的早读有一种积极的导向作用。在检测的过程中,教师还是要继续监控,要以最快的速度将结果向学生反馈,以便学生进一步矫正。

五、授之以渔,明确朗读方法

好的朗读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快速完成重点内容的记忆,又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文章的运用,因此,正确髙效的朗读方法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十分重要,足以让学生受用终生。某些语文教师拥有多年教学经验,懂得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文章的朗读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变化多样的朗方法,声情并茂的朗读方式,都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情感体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胸腔、彝腔共鸣,从而产生一种如“铜锣音”般的优美声音,让听者的情感被调动,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正确的朗读方法学生有时很难掌握,通常情况下,学生认为只要将声音提高就可以很好地朗读,比如在朗读《海燕》时,学生在几段特定话语中进行激情洋溢的朗读,声音刺耳也没有情感投入,这种朗读方法是错误的。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事先做好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融入个人情感,让朗读过程变得更有美感。及时为学生讲解朗读方法和技巧,对学生错误的朗读方式进行纠正,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独立朗读过程中拥有更多的收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尝试性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朗读学习的兴趣,又体现了自身的教学实力。学生有多个选择方向,避免了一成不变的朗读模式对学生造成的思想束缚和情感约束。

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早读课,并能通过科学安排早读任务、调配多样化的朗读内容、明确朗读方法等措施,保障早读课的实效性,奠定初中生的阅读基础。

参考文献

[1]谢鹏.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早读课的措施.《知识窗(教师版)》2014年11期.

猜你喜欢

早读实效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对高中英语早读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早读,让高效从清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