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
2018-09-10吴泽梅
吴泽梅
【摘 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中小学时期是培养青少年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在小学期间如果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对阅读的兴趣,将会为日后各类知识地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展开剖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指导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37
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
一、创新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情景交融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内生动力,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居于主导地位,外部的环境和氛围、他人的情感很容易会感染到他们,对他们的情绪和热情产生影响。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结合,并且强化阅读教学中课堂情景的有效创设,实现对学生良好的诱导和启发,让他们能够对其中的内容实现充分的体验。比如,在《七律·长征》这一诗篇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对长征的相关电影或者历史纪录片进行播放,让小学生对长征的过程进行充分的感受,在“四渡赤水”等内容的播放中将诗篇中饱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很多小学生就能够被其中的内容和情感所感染,带着这样的思想情感投入到诗篇的阅读过程之中,不仅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强化了对文章情感的体验与感悟,而且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激情,学习的效率和最终的成效都非常理想。
二、注重朗读的韵味
全國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的开展这一环节能够使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获得积极的思想熏陶,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入的情感交流。因此要杜绝照本宣科式的阅读,要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如此引导,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
三、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
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经历是伴随着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心理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感受,确保小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小学生对语文阅读课的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课的有效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和环节离不开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环境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较大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改善后,教学氛围也需要改善,教学氛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情感的交流和交流,这不能局限于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与小学生交流互动,是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关系也应延伸到课外日常生活中,不仅在课堂上或校园里,从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采用多元化阅读教学法
多媒体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探究多元化教学法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在创建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朗读、演唱、绘画和表演等多种阅读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体验多元化阅读形式,对阅读内容产生全新的理解。其次,鼓励学生勇敢发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只有敢于提问,学生才会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思考。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文本内容、作者情感和文章结构等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共同交流和教师点拨的方式解答问题。最后,优化阅读过程,有计划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不同难度的文章中由读通过渡到读懂,进而提升为品读。
五、加强引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思考能力,提升阅读效果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不思考是不行的,这样会导致学习过程中的效率低下。在小学时期,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思考能力,才能够引导学生将阅读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提升阅读的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通过科学的引导,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地提升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动态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阅读有效性是一线教师永恒追求的教学目标,而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技巧把握是关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各年级阶段学生的差异性确定教学设计及目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能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7):39-40.
[2]蔡绍德.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7).
[3]黄元昌.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J].现代教育创新杂志,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