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跨专业综合实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9-10吴渝玲
吴渝玲
【摘 要】本文主要以工程造价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的现状与不足,从综合实训改革入手,探究基于BIM技术跨专业综合实训新模式,并选取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工程系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几年指导实训中的问题,采用调研、对比的方法,从设计选题、组织形式、过程管理及考核方式进行改进,从效果来看,学生的实训积极性明显提高,工程设计能力和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关键词】BIM技术 跨专业 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4.002
综合实训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最终环节,有着重要意义。但综观全国各高校,综合实训质量参差不齐,特别现在我院在人培设计环节已经取消毕业设计,更加大了综合实训环节的执行难度。我们在建管教研室各专业的人培方案编制过程中,培养目标及实训安排相对清晰合理,但执行过程及效果不尽人意。近几年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这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改革,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综合实训的目标仍然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国内外利用BIM进行跨专业综合实训的研究还比较少,更多的是集中在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及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
本文结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各专业现状,从BIM跨专业综合实训的角度分析研究,力求为同等院校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一、BIM跨专业综合实训探讨
通过调研,结合近几年课题组成员指导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2014届“华信班”为例,综合实训过程大体可以归纳为设计选题、组织形式、过程管理、考核方式等4个阶段。
从选题的时间及来源上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综合实训的选题时间仍然放在大三上学期,我系也不例外。一般题目的范围来源于实践、实习等,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指导老师拟定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为例,通过对重庆市各高职兄弟院校的调研,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是以完成实际工程中的招投标文件编制为主的。内容上,课题的选择是来源于实际,但成果并不忠于实际。原因在于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预算涵盖范围太广,内容多,一个学生要想做得好,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无论从知识涵盖面还是技术涵盖面,都无法全面涉及,无法真正意义上达到实训目的。
从组织形式上看,在综合实训阶段,大部分院校学生在选题阶段选择题目以后,往往是一个指导老师指导几个学生。这可能导致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视野狭窄,只专注一个方面,而忽视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别的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却有所下降,无法满足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过程管理上,一般完成前续工作后,指导老师下发任务书,学生依据任务书,依据指导老师的设计思路及进度安排,进行综合实训。整个过程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学生整体实训的质量和指导老师的用心关注度成正比,弱化了学生群体在整个实训中的作用。
最后进入答辩阶段,一般是3-5个老师组成答辩小组,每个学生依次进行答辩。答辩小组依据学生的设计质量、能力、答辩情况及态度等进行综合评定,给出评议意见,确定最后成绩。
从以上对综合实训的现状分析可知,虽然相对过去有了较大的改进,至少从最后的实训质量上有所提升,但离专业培养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为提高实训效果及师资队伍的实践指导水平,本文结合BIM技术进行跨专业综合实训探索。
二、实践探索与效果
(一)实践探索
依据研究思路,结合BIM技术,进行跨专业协同综合实训。从建筑工程系2014级和2015级“华信班”与对应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中,选取了40个对象,结合综合实训涉及的阶段,依次进行改革。
1.设计选题。选题上,改变了老师拟定几个题目给学生选择的模式。时间提前半年开始准备(即大二下学期开始),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BIM知识的几大模块进行集体培训。在培训的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和广联达公司合作,采取了积分赛的形式,只有获得相应的积分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演练。实训的题目都是企业在建或已建的项目,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设计热情。題目是4个学生一个项目,每个人承担不同的设计分工,每个环节又是彼此联系,此时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就很重要。
2.组织形式。传统的组织形式是一个老师指导数名学生,改革成现在的团队管理。4个老师以团队的形式指导数个团队。团队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均是跨专业的。以建筑工程系为例,此次实训改革所选取的对象为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在团队分工上,分别承担了项目经理、采购经理、生产经理、财务经理和销售经理的角色,即整个“决策—执行—运营”阶段都涉及到,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整个流程。而团队的指导老师也分属不同的专业,为指导学生提供了更大程度的保障。
3.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上,以往的指导过程是定期指导学生,整体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都是按照指导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弱。改革后的基于BIM的综合实训,以企业实际的项目为主,学生力求解决项目实际当中碰到的问题,并持续与正在进行中的项目进行对比,碰到解决不了的专业知识及技术盲点,及时的向团队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反馈,变被动为主动,不论从实训的目标还是执行力度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变单一考核为多项综合考核,即成果评价+答辩方式+团队协作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变革评价方式。传统设计成果评价是以“指导老师+同行评价”共同构成了设计本身质量的评价。而此次改革后基于BIM的综合实训,以“团队指导老师的评价+企业项目指导组的评价+广联达公司项目指导老师的评价”共同构成了成果评价指标,从更加全面客观的角度来评判设计成果。
其次,改革汇报形式及答辩小组构成模式。此次改变为以团队汇报为主,再结合个人在整体项目中承担的角色,依次汇报自己在整个项目中所做的工作。答辩评价小组变革为由团队指导教师+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共同组成。
再次,补充了团队成员互评模式。在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虽然有团队协作能力评价,但基本是以指导老师打分为主。而在实际实训过程中,团队成员内部需要分工协调沟通,这项能力直接决定折设计成果。因此,这项指标的评价改革为“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指导老师评价”的方式进行。
最后,成绩评定为“设计成果+答辩成绩+团队协作能力”共同构成,比例视考核重点来定。
(二)效果
此次改革,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团队技能提升。通过本次改革,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要求学习BIM技能。一个团队一个项目,团队成员对于整个项目的每个模块和流程都要求熟悉并会运用,专业知识从单一的某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变成系统的学习演练;此外,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提升。例如在前期的工程量导入方面,需要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进行核算无误交接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这个环节若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项目的设计结果出现偏差,设计强调的是系统最优而非某个模块最优,整个过程需要持续沟通协调,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
此外,團队指导教师不仅是不同专业的结合,也实现了以老带新,传帮带的作用。避免青年教师没有实践经验指导实训的缺陷,在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共同指导学生。
2.设计质量提升。从设计的质量上看,此次改革,所选的项目均为在建或已建。结合BIM技术进行改革,有利于和传统的项目结果进行对比,不论从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还是进度计划图上,亦或者是5D模型的展示上都更胜一筹。
3.BIM系列比赛取得佳绩。2014级的造价“华信订单班”、2015级的造价“华信订单班”和监理订单班在2015、2016年的广联达“全国高校BIM算量认证赛”和“工程项目管理沙盘邀请赛”取得佳绩。
我系15级、16级的工程造价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组队参加广联达和中国土木学会举办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BIM招投标网络竞赛”,两专业学生组建3支参赛队伍均取得佳绩。
现阶段,由2017级、2016级工程造价和建筑工程技术两专业的学生为主,2015级工程造价的毕业班学生为辅,组建3支队伍参加中国建筑协会和广联达公司主办的“全国BIM毕设大赛”,学生们均取得佳绩。
4.BIM实训中心和BIM实训基地的建设。我系的“BIM实训中心”已纳入重庆市“2015-2018年度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先已完成方案设计,即将进入设计招标阶段,该中心预计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之后会为渝西片区建筑行业带来质的飞跃。
三、结束语
我校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模式仍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在实际教学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背景下,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完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琴.基于BIM跨专业毕业综合实训模式探索与实践莆田学院学报2017.24.
[2]王倩.关于BIM跨专业毕业综合实训的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7.20.
[3]葛正喜.基于BIM技术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大观2016.12.
[4]赵庆华.基于BIM技术的跨专业综合毕业设计团队集成研究中国建设教育2017.6.
[5]李明.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教育现代化20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