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作用及教学方法
2018-09-10马蓉
马蓉
【摘 要】插图在教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价值与作用就好比连环画册中的图画,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代入感和认知。本文着重阐述教师应该如何运用书中插图,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 素质教育 插图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49
高中历史课本中的插图较多,对于教师来说,这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应该引起重视,寻求利用插图辅助教学的途径。高中课本中的插图是浓缩后的直观教具,科学合理的将插图运用到课堂实践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空间与时间这两个特定因素是历史发生的必要条件,而往往在教材中通过文字进行的知识讲解,无法形象阐述当时的历史事件,学生也不能直观学习教材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事件的讲解时,要科学利用历史插图,让学生把线索繁杂的知识点简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辱华不平等条约时,必然会提到诸如《马关条约》《南京条约》等里所涉及的开放通商口岸的历史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教材里三张不同时期(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后和中日甲午战争后)的通商口岸的路线变化,就会让学生清楚地发现,“东南沿海-沿海-内地”是当时列强在中国主要的侵略趋势。通过这样的历史插图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到教材里出现的抽象知识点。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更注重自身知识经验的传递,把教学注意力放在了刻板的教学方式上,从而忽略了教材里插图这一积极教学因素,使插图本该发挥的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在历史知识的讲授中,历史人物知识点是一大记忆难点,一些学生会把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事件互相混淆。
比如中国古代史中秦始皇和唐太宗两位皇帝,都平定了战乱,统一了疆土,并且都为国家带来兴盛与繁华,但两位皇帝的行政风格却各不相同,因此为了巩固政权产生的统一措施是大相径庭的。这时,教师可以把教材中两位皇帝的画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对两张不同画像的感受:由于秦始皇面相凶恶,因此在统一的过程中,措施相对残暴,虽然使当时的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一定发展,但焚书坑儒和制定严酷刑法等措施导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唐太宗面相慈祥,采取怀柔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大融合,开创了贞观之治这一唐朝盛世。教师让学生把插图和知识点联系记忆的方式,学生会对课堂内容产生深刻印象,同时也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自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插图进行教学的方法
(一)教会学生识图
学会识别历史图片所特有的符号,准确读出其表达的语言,这是学习图片的前提。历史图片虽然类型多样,有人物图、文物图、布局图、战争形势图等,但只要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看图识图的基本方法,先熟悉各种符号,熟悉图例所表达的含义,进而掌握图片表示法的共性,就不难读出图片所特有的语言。如战争形势图:往往以“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表示地理方位,以不同类型的箭头表示各路军队进军路线,以“火炬”“小红旗”表示起义地点或独立地点,以“。”表示重要地点,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国家或区域等。学生熟悉了这些图例后,就很快能看明白哪路军队从什么地方起义,向哪个方向进军,途中经过了哪些地区,哪些地方出现两军对垒,战争局势对哪方有利等。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材插图容易是学生产生穿越时空的想象力,例如《开国大典》,艺术的记录下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时刻,完美的再现新中国诞生的辉煌,老师引导性是品味此图,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历史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追寻,崇拜之情,为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增加一条重要的途径。
三、运用插图培养综合能力
(一)理解历史概念
历史必修一教材在介绍宗法制时插入《大宗、小宗示意图》,介绍三公九卿制时插入《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介绍隋唐三省六部制时插入《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介绍美国政治体制时插入《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示意图》,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插入《1954年宪法确立的中国政治体系和国家机构图示》等等,这些插图形象而深刻地阐述了相关制度,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与领会。
(二)挖掘隐性知识
历史必修二在介绍唐代商业发展时插入《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此图隐含着唐代商业发展的重大特点——坊市分开制。历史必修三在介绍宋代民间风情画时插入《清明上河图》,此图隐含着很多信息:1.随着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东京的建筑已不再是唐都长安那种封闭式坊市制的格局,而变成开放式的大街小巷的格局,商业区分布到全城各個角落;2.张择端的画卷,描绘了都城汴河两岸的风光;3.全画总长5米多,共绘人物550多个,牛马驴骡等牲畜56匹,车辆约20辆,大小船只20余艘,还有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4.课本插图仅选了“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赶集场面”部分,反映了当时东京城的繁华景象,表现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合理而又形式多样的对插图进行利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优势明显。恰到好处的将课本插图应用到教学中,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为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赵爱玲.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在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8(04).
[2]张玲玲.插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J].内蒙古教育,2018(02).
[3]龚恩胜.教材插图在深化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