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中成长
2018-09-10蒋贤
蒋贤
【摘 要】在中学德育教育中,中外优秀电影资源可以起到巨大作用。该文从心理的角度切入,阐述了中学电影德育的优势,具体实施环节,并推荐了德育教育的电影资源。
【关键词】中学德育 电影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31
一、引子:孩童、骆驼、狮子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可以分别是孩童、骆驼、狮子。孩童阶段,花园里的孩童在伊甸园般的怀抱中,纯洁美好。骆驼阶段,如同沙漠中的骆驼,你本想通过简单的行善与忍耐,抱着其他一些单纯而看似正确的信念,与他人乃至世界相处,却发现事情总是事与愿违,你不断受挫。狮子阶段,看到了外界的复杂和你内在的复杂,你有力量地活着。从这个角度看,学校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走出沙漠所需要的心理品质(行为)。
二、电影德育的两大优势
(一)电影德育比说教有趣,更易被学生接受
电影的趣味性不亚于网络游戏,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更不会让学生成瘾而产生危害。充满趣味的电影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也易被广大中学生接受和喜爱。很多有经典影片并不因为其娱乐性而伤害其德育价值。如治病吃药,娱乐性如糖衣,良药也不苦口。
在《摔跤吧!爸爸》中,男主马哈维亚为了让妻子生男孩接替自己的摔跤事业了各用尽了种花样,妻子却生了三个女儿。这过程令人捧腹。这个娱乐性的情节不仅没有损害电影的德育价值,还学生让感受到在重男轻女的印度社会中,女子摔跤冠军的成长之路必是艰辛之旅。
(二)电影德育比一般德育更易形成心理共识和集体共识
集体观影过程中,同学们或大笑,或赞叹,或唏嘘,或鼓掌,这是情感和思想共鸣的体现。深入挖掘这些共鸣点背后的情感因素和思想因素,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容易达成具有德育特征的心理共识。
《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安迪在雷雨大作之夜,爬出监狱的下水道,拥抱自由的那一刻;同学们的掌声说明,他们理解了什么是目标,什么是奋斗,什么是隐忍。这个过程中,即使有没有形成心理共识的同学,在全班氛围的带动下,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易形成和同学类似的认识和看法。由电影带动大部分学生,再由大部分学生带动小部分学生,从而形成带有德育性质的集体共识。这是电影德育的又一大优势。
三、《肖申克的救赎》德育教案
(一)剧情简介:
电影讲述了青年银行家安迪被冤入狱,经过努力,最后越狱故事。
(二)获奖及相关情况:
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理智和情绪的对事情成败的影响。
2.体会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以及实现理想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3.体会过程和结果那个更重要。
(四)具体过程(观影结束后,讨论问题以下问题,一课时)
1.结合电影具体内容,说说理智和情绪对事情成败的影响。
参考要点:
(1)初入监狱的“肥人”为情绪所控,被狱警当场打死。
(2)男主安迪虽然被冤屈入狱,也能控制自己,理智寻求脱狱的办法。
2.比较安迪与其他狱中囚犯(三姐妹、瑞德、老布、)生活方式的差异,谈谈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参考要点:
(1)生活方式比较:
三姐妹:监狱中的恶霸,以不择手段欺压狱友为乐。
瑞德:多次假释失败,失去对自由渴望。
老布:被囚多年,年老出狱,竟失去外界生活的能力。
男主安迪:处理好狱中各种关系,用小锤开拓自由之路。
(2)差异产生的根源:
狱友的生活都没有目标,更没有重获自由的理想,他们的消极和积极都是在虚度生命。安迪有目标也有自由的理想,这给他的生命賦予新的意义。
3.说说安迪哪些品质与他成功越狱有重大关系。
参考要点:
隐忍、有计划、待时而动、善于交际、坚韧……
4.如果越狱失败,这个故事还有意义吗?
参考要点:
失败了固然可惜,但安迪的生活态度仍能给我们启示。安迪为自由奋斗的过程中,给予了别人很多帮助,抚慰了狱友的心灵,点燃了朋友生活的希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过程的价值并不亚于他越狱而出这个结果,因为,挖隧道给了他生活的希望,与狱友们相处才是生活当下,当下感到了快乐和充实,那个希望才有真正的价值。
四、由骆驼到狮子的成长之路
除了设计德育教案与学生课堂讨论,还可以布置观后感作业,让学生各抒己见,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肖申克监狱就是骆驼要穿越的“沙漠”,电影实际上模拟了各种各样“沙漠”,也展示了成为狮子的必经之路。通过电影德育,同学明白具有哪些心理品质才能成为强者,并在心理和行为不断向他们学习。
五、电影德育资源推荐
按照电影主要的德育价值,可以分为如下主题单元:
1.理智与情绪单元:《十二公民》《垂直极限》
2.目标与理想单元:《肖申克的救赎》《飞鹰艾迪》
3.责任与荣誉单元:《最后的武士》
4.爱与尊重单元:《嫌疑人X的献身》
5.传统文化单元:《本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