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写作训练的开展方法

2018-09-10胡常保

南北桥 2018年3期
关键词:写作训练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胡常保

【摘 要】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尤其是作文的教学,这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要让学生尽快地摆脱老师的帮扶而学会独立“走路”,我们应考虑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实际、育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探索、因材施教、大胆创新。因为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训练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088

語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鼓励学生写“真话”,自由作文,开启灵性

文章贵在“真”,有了“真”,文章才能有棱角,才能显示自己的个性风格。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极力鼓励学生写“真话”,开启学生的灵性,呈现独特的个性风格。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大胆地鼓励学生敢于写“真话”,才能打开学生的灵性之门,使学生的文章个性纷呈。我鼓励学生写“真话”,就是让学生自由创造,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一)求异性想像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求异思维的材料,营造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让学生增强创新能力。如我在布置学生写《龟兔赛跑新传》文章时,要求学生抛开原先“骄兵必败”的主题,重新大胆合理地界定。有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自己有悖传统的独特见解:有的写乌龟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使兔子昏然大睡;有的写评委授意让兔子故意输给乌龟,为的是不得罪大赛组委会总顾问老虎;有的写孙悟空变成了瞌睡虫附在兔子身上让兔子睡觉,结果帮了乌龟的大忙。这些观点虽显稚嫩,但无不闪烁着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

(二)实践性“真话”作文

我曾让学生写过《我的母亲(或父亲)》的文章,因为鼓励写“真话”,所以避免了过去学生尽写雨中、雪中送鞋、送伞,以及生病送我上医院、整夜陪伴我等一类反映母爱父爱的老题材、老话题,而是出现了多姿多彩的话题。

二、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生活阅历浅,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时当然就像“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自发性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性实践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如:引导学生组成“雏鹰假日文明小队”,活跃在街道、社区,宣传环保,参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消防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灾伤害;到工厂参观,到社会调查……这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并从中感受生活,丰富阅历,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的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四、如何在作文时有话可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1)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2)每周一升旗时校长总结一周情况时所讲的话要应注意听讲,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3)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生活条件、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等;(4)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5)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6)学生每天都在看电视,引导学生把自己收看到的电视新闻、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节目写下来;(7)要求学生把家长的言行写下来,在和同学、朋友玩时的情景写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总之,教师要通过激发兴趣,训练学生思维,锤炼语言文字,使学生逐步从有话可说到有话会说,具备初步的写作能力,写出真实、具体、有新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郝清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5(24):202.

猜你喜欢

写作训练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基于小学英语话题整合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探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