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温加氢法粗苯精制工艺优化研究

2018-09-10朱政杰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艺优化

朱政杰

摘 要:粗苯是炼焦煤气净化的副产品,经过精制后可以得到的苯、甲苯、二甲苯等重要有机化工原料。本文针对国内某粗苯气相低温加氢装置生产情况,对三苯产品产率及总液产率未达到设计指标的问题,对原料质量、加氢反应条件、工艺控制参数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合理优化方案。

关键词:粗苯;低温加氢;工艺优化

1 粗苯加氢精制技术原理分析

对于粗苯加氢精制技术而言,依据其催化加氢反应过程中的不同温度,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高温加氢与低温加氢。其中,对于低温加氢精制技术而言,由于在加氢油中分离非芳烃和芳烃具有不同方法,因而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溶剂萃取法及萃取蒸馏法。在高温催化加氢方面,其工艺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就是Litol工艺,其催化加氢反应条件为6.0MPa压力,其反应温度控制在600-650℃,其主要就是通过催化加氢可将不饱和烃除去,在加氢裂解作用下,高分子烷烃以及环烷烃可转变成为低分子烷烃,可以气体分离;同时,在加氢之后还能够起到脱烷基作用,可使苯同系物最终转变成为低分子烷烃及苯。所以,在高温加氢精制技术中,其所得到产品只有苯,并不会产生甲苯以及二甲苯,在原料有机物中所存在硫元素、氮元素以及氧元素,可使其转变成为硫化氢、氨气及水,从而将其脱除,在加氢油处理方面,可选择普通蒸馏方法,最后可获得苯产品。在低温催化加氢方面,其工艺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溶剂萃取加氢及萃取蒸馏加氢,其催化加氢反应条件为压力控制在2.5-3.0MPa条件,其温度控制在300-370℃,其主要作用就是加氢将不饱和烃脱除,使其转变成为饱和烃。然而,由于其加氢温度比较低,通常情况不会有加氢裂解反应以及脱烷基深度加氢反应发生。所以,在低温加氢精制工艺中,其所得到产品包括苯、甲苯以及二甲苯

2 装置主要影响因素

该装置自投产以来运行稳定,产品合格。由于市场上粗苯原料紧缺,加工的绝大部分原料为上游焦化厂生产的两种高硫粗苯。該粗苯因炼焦配煤成分及焦化化产工艺流程原因,其含硫量远远超过装置设计指标,限制装置加工能力,影响产品质量及产率。

3 反应条件分析

3.1 温度影响

因为两级加氢反应的镍-钼和钴-钼催化剂活性非常高,所以系统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较大,同时它们对温度的变化也非常敏感。预加氢、主加氢反应器内发生的加氢反应大部分是放热反应,从热力学角度来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反应物温度有利于加氢反应的正向进行,加大反应深度提高各类杂质的转化率,并提高产品质量。但温度的降低同时也会加快副反应,造成甲基增加、芳烃损失,影响三苯产率。从反应动力学角度考虑,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增加,使反应平衡时间缩短。但反应温度的提高,会降低反应转化率,影响产品质量。同时未反应的不饱和烃容易发生聚合反应,使稠环化合物缩合生焦,增加催化剂床层上的积碳量,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过高的温度可造成催化剂的烧结,从而永久性损坏催化剂。

由于原料粗苯中噻吩等杂质含量高,适当降低反应温度,以提高反应转换率。但随着反应进行,产生的热量放出,反应温差增大,影响转化率。随着主反应器入口温度升高,三苯产率明显下降,在入口温度升至278℃后,下降速率更加明显。主反应器入口温度尽量控制在270℃以下,但为保证轻苯中噻吩等杂质的脱除,又不能将温度降的太低,否则纯苯、甲苯产品中硫含量会超出规定指标。

3.2 氢油比的影响

氢油体积比指的是加氢进料中需氢量的相对大小。它主要是以加氢进料的化学耗氢量为依据。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考虑,提高氢气的用量将会有利于产物加氢速率的提高,有利于杂质充分加氢反应。但是反应物中较高的氢气分压,在另一方面也会加快芳烃的加氢,造成三苯产率降低。在氢分压大于2.08MPa后三苯产率明显降低,故生产中将氢分压控制在1.8~2.1MPa。

4 原料质量影响及措施

所加工的自产粗苯原料中硫含量含量远远高于设计值的6000g/m3,其中一期粗苯硫含量在12000g/m3,二期粗苯硫含量高达29000g/m3,从加氢反应原理不难得出,为保证三苯产品的质量(总硫≤1g/m3),必须加大反应程度,才能保证二硫化碳、噻吩的脱除,反应程度的加大进而导致副反应芳香烃氢化增加、氢气补充量增加、酸性气排量增加等,进而影响装置三苯产率及总液产率。

5 结语

由于目前我国原煤性质差异和各焦化企业粗苯回收装置不同,原料粗苯中各组分含量变化较大,且粗苯中的总硫含量越来越高。低温加氢粗苯精制装置对加工硫含量较高的粗苯产品,将总硫含量控制在2.0%以下时,产品的总液产率及三苯产率可以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加氢反应中,主反应温度对三苯产率影响较大,在主反应入口温度升至278℃后,三苯产率下降明显,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主反应入口温度控制在270~275℃,稳定三苯产率。控制好新氢补充量,氢分压升高,副反应逐渐增加,三苯产率降低,生产中应将氢分压控制在1.8~2.1MPa之间。

参考文献:

[1]韩品谦,林晓辉.焦化粗苯精制方法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6,45(6):7-29.

[2]郭栋.焦化粗苯回收技术的探讨与应用[J].化工管理,2017(15):130-131.

猜你喜欢

工艺优化
真空静电喷涂工艺优化探析
索氏抽提法提取酸枣仁油的研究
深圳港铜鼓航道常年维护疏浚工程的安全措施
航空发动机精密轴承座加工技术应用
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基于DELMIA的汽车装配工艺仿真与优化
数控车床加工中编程的原则与工艺优化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