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友谊油田复杂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2018-09-10段英豪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18年9期

段英豪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目标区块水淹层、薄互层和高阻水层的解释精度,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为开发调整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以友谊油田为例,通过开展测井曲线标准化、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气水层判别标准等工作,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精度更高的测井解释模型和解释标准。

关键词:测井曲线标准化;储层四性关系;油气水层判别

1 研究区概况

友谊油田位于羊二庄油田主体部位西南约6km,为赵北断层控制下的一个逆牵引鼻状构造,区域构造属羊二庄断阶带,断层十分发育,含油面积3.7 km2,探明地质储量445×104t。该油田为岩性、构造双重控制的复杂油气藏,储层横向变化大,碳酸岩含量高,受储层物性、钻井、测井等多因素影响,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通过统计历史上51个单试层的试油结果,测井解释符合率仅60.8%,严重制约油田开发效果。因此需建立一套系统的精度更高的测井解释模型和标准,进一步提高目标区块水淹层、薄互层和高阻水层的解释精度,为开发调整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 测井曲线标准化

不同测井系列的测井仪器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为确保研究工作的準确性及进行多井评价和横向对比,必须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

泥浆与地层放射性的差别越大,即泥浆的密度越大,对地层放射性响应的影响与干扰也就越大。井径大小的变化,对自然伽马曲线测量值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泥浆的放射性明显低于地层,同时又吸收地层自然伽马射线。所以,当井径扩大与泥浆密度增加时,将会造成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数值的显著降低。基于上述考虑,需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井径与泥浆密度校正。

在进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时,使用的是自然伽马相对值与泥质含量建立关系图版。采用相对值法求泥质含量可消除测井仪器非标准化对测井值的影响,因此求自然伽马相对值本身也就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标准化。

在友谊油田65口处理井中,选择沙一中的稳定泥岩段进行标准化,基本上该段声波时差在310-320μs/m之间。同时根据所确定的声波时差标准,利用直方图平移技术对所处理井的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标准化。例如庄1608-1井在该段的声波时差标准值峰值在320-330μs/m之间,与该段的声波时差标准相差10μs/m,通过直方图平移技术对其进行标准化,保证以后计算的准确性。

3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在四性关系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友谊油田分层位建立了相应的解释模型,并回归出了相应的公式,通过计算,各层组计算公式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5,因此所回归出的计算公式是比较可靠的。当缺少自然伽马测井资料时,可用自然电位曲线来计算泥质含量。

4 油气水层判别标准建立

电阻率-声波时差关系图版是一种快速直观的判断油水层的方法,因此针对沙一上的砂泥岩储层,分别作出声波时差与深电阻率关系图版,根据关系图版确定出这两个层组的油水测井解释标准的具体划分。沙一中、沙一下和沙三段,地层岩性中受灰质成分和含砾的影响,电性曲线难以区分流体特征,因此选取目标储层电阻率与泥岩电阻率比值和声波时差作关系图版,用以消除复杂岩性成分对电性的影响,来建立该类层组的油水测井解释标准。

沙一上在图版中可看到本层组油水关系清晰,油层电阻率大于15Ω·m,油水同层电阻率在10~15Ω·m之间。沙一中电阻率受地层含灰质成分的影响,电阻率普遍较高。采用目标储层电阻率与邻近泥岩电阻率的比值来消除灰质成分的影响。以电阻率比值和声波时差作的油水判别图版,油层的电阻率比值大于6,声波时差大于220μs/m;差油层普遍是含灰质成分较高引起,物性差,声波时差一般小于220μs/m。

沙一下岩性复杂多变,以泥岩为主,夹薄层白云质灰岩、灰质砂岩等,试油结果显示出油层以砂岩为主,在此基础上建立电阻率比值与声波时差关系图版,油水关系清晰,但试油数据少,油水界限居中选取,油层电阻率比值在4以上,声波时差大于230μs/m;差油层自然伽马值和声波时差值低,说明储层泥质含量少,灰质含量高,自然电位显示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说明次生孔隙发育,但该井位于庄42断块边缘低部位,构造上不利于流体储存。

沙三上段顶部受砂岩中灰质成分的影响,储层电阻率整体较高,电阻率无法直接判断流体性质,以目标层电阻率和泥岩电阻率消除复杂成分影响后,图版显示油水关系比较清晰。油层电阻率与泥岩比值大于2.3,声波时差大于218μs/m。

5 结论及建议

①通过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分层位重建了东营、沙一、沙三共3套测井解释模型,其计算参数精度较用理论公式有了很大提高;

②分层位确定了测井解释标准,为以后对该区块的整体评价提供了依据,对储层特点、油气水规律的分析起到了指导作用;

③利用本次确定的解释标准并结合动态资料对储层进行重新评价,解释符合率有了很大提高;

④对高阻水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了高阻水层识别图版,运用效果良好;

⑤对解释结果和试油结果不相符合的储层进行分析,分析解释失利原因,为今后储层精确评价积累了经验;

⑥对65口井进行多井区域对比精细评价,其中升结论39层/219.3m,已射孔24层/142.8m;降结论88层/573m,已射孔78层/521.8m;

⑦以测井响应特征为依据,利用多井区域对比,结合已试油和生产井在平面上的分布,了解各层组储层砂体发育及平面上油水关系,为以后部署新井以及寻找潜力层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