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在企业产业化的策略研究
2018-09-10童兴无
童兴无
摘要:我国的高校每年研究成功的科技成果有很多,其中的一些科技成果所具有的水平能够与国内和国际较为先进的水平相比较,具有较高的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并为我国实际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推动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科技的实力。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專利申请逐渐的增多,但是其中的转化效率较低。本文最主要根据高校科技成果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科技成果在企业产业化的策略。
关键词:科技成果;成果转化;产业化
1、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在技术创新中更加注重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更多的技术创新资源以市场手段配置给这些活力四射的民营科技成果转化,一定会创造出更大、更好的业绩。
与此同时,科技资源分配的公开透明度也亟待提高。根据九三学社近年所做的万份问卷调查显示,82.5%的科技人员认为在科技经费分配、成果评估和评奖过程中行政的操控权过大。对于本地区政府部门科研资助机制,除32%的科研人员没有给出明确判断外,选择“整个资助机制公开、透明”选项的人员比例不到5%,而认为“过程非常不透明,各种潜规则非常严重”的比例达13%,另有30%科研人员认为存在一些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地方,“但不是很严重”构建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更多地采用普惠性政策调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的创新积极性。发挥市场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和筛选作用,细化落实政府采购政策。
科技成果的转化还离不开各类科技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机构的参与。大力扶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特别要支持小微科技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型研发组织的发展。要放宽科技服务型科技成果转化的准入。科技服务业已经并将继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型业务、新型业态和全新的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形态。加强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和公开透明,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同时,完善同行评审机制,让资源更多分配给真正能出成果的科研团队。
目前我国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主体缺位,一些原来从事行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科研院所转制后变为科技成果转化,没有从事共性技术研发的动力,而国家对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从事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又不稳定,导致我国行业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开发落后,并严重制约了基础产业的技术进步。行业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属于竞争前领域,不能完全由市场推动,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此,应加大政府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统筹协调与支持力度,包括统筹协调各行业、各部门,在科学家、科技成果转化的广泛参与下确定行业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方向、路线等,改革现行资助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等。对于基础研究资源的配置,虽然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但也要避免政府不适当的干预。政府要做的是增加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要完善同行评审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和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让资源更多分配给真正能出成果的科研团队。
2、政府重视科技发展、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氛围
从欧美地区的创新创业类大学的变化历程中,我们不难了解到国家对大学生学术创业活动十分重视和支持,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鼓励和帮助,如一九八零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拜杜法案》,在这以前,如果政府对某项大学生科研活动提供了资金帮助便会拥有这项科研成果,可是政府没有转移能力和足够的知识技能,无法将科研成果合理利用到社会生产活动中去,实现技术知识产业化。此项政策出台以后,大学有了科研成果自由支配的权利,会自然而言将成果卖给私人科技成果转化来获得资金,从而更快地实现知识产权生产化[86]。然而我国大学生学术创业进展十分缓慢,可是我国高校科研项目数量并不少,成果也十分显著,然而却没有高效的带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国家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改革促使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转变,首先颁布了一系列《专利权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等来保障大学生的科研产权,保持他们高效创作的积极性。在高校与社会科技成果转化接轨转移知识产权方面,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建造一个公平和谐的交流环境,保障营造创业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长久以来,大学被认为仅仅是老师和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与社会脱轨隔离,是最美好的象牙塔。它作为社会事业单位不和政治挂钩,不考虑商业利益,不带有功利性。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工作之余在外面兼职的事情遭到学校和教育界的反对,后来颁布了“五分之一制度”之后允许教授校外兼职,这使学校和社会开始联系,向社会打开了学校的大门,学术创业活动渐渐流行。可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建设创新型大学有重要意义。
3、加强与科技成果转化多元化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高校的教育资金主要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援助另外大量的经费来自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研发基金,所以学校有充足的资源进行科研活动。
笔者走访了不少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发现有很多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然而大部分科技成果转化并不愿意投资于科技的研发。很多的地方科技管理机构每年都会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需求汇编,但是没有真正懂行的科技服务辅导机构,往往都是走形式主义为主,效果非常差。
大学科技产业化的实践中更加应该和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产业化合作,来解决本地化和科技落地这些挑战。虽然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主动参与科技研发特别是基础性的应用研究和国外相比大大的落后,但是随着这些年科技成果转化的国际化视野越来越开阔,同时面临科技成果转化去产能和科技转型的压力,中国科技市场可以教育培养而且潜力巨大。强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化合作方式,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使地产高科技成果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而且具有后天的综合优势;在借鉴管理经验时,应在高科技成果市场体系建设、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的建立以及产学研为一体化发展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多下功夫,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参考文献
[1]李精一.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行为主体解析及新合作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2]李景魁,王丹净.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版,2017.
[3]董小艳,李海燕.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4):66-68.
[4]杨世君.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2):50-51.
[5]郑士鹏,张艳华,霍春宝,et al.高校科技管理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构想[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