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高效地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2018-09-10辜承林
辜承林
【摘 要】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高中历史课是向学生讲授历史专业知识,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要求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凝练的课堂教学用语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18
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前提是教师要明确目标、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变“主演”为“导演”。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是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突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一、巧妙导入,良好链接
由于历史自身的特点,很多学生直白地认为它是一门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功课。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自然也就很难提高。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读起来味同嚼蜡,这样的结果其实对于学生自己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对于教师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败的教学实践。于是,在这迷人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平实详细的历史知识点之间,我们要寻找一条链接的桥梁,那就是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
高效课堂的导入环节应该是吸引人的以及精炼的,它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将他们带入教学氛围之中。当然它不能喧宾夺主,成为整堂课的主要部分,如同中药中的“药引”一般。而高效课堂的导入方式就需要从学生樂于接受的角度出发,图片亦可,视频也行,甚至诗歌、小品也可以。以学习《解放战争》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之前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学生的目光很自然就聚集在上面,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师便可以顺水推舟地实施教学任务。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氛围刻板。那么就算是再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居于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一切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去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指手画脚,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不利的。
2.教师要平等待人,言行举止要具有亲和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一个眼神、一个姿态,都会对学生造成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一碗水端平,不搞差别对待,不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要诚恳地帮助学生改正,但是不能呵斥、贬低,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三、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历史高效课堂的高潮应该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历史课堂提供的是较为宽松的课堂环境,而教师充当的是向导的角色,仅仅是给学生指路,却不是背着他们上路。低效的或者说比较失败的历史课堂里,学生往往是低头哈腰,似乎像是对历史教学充满着恐惧。无论学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毫无眼神的交流,他们完成的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工作,根本就没有达成在课程中解放学生束缚的目的。相反,在高效的历史课堂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和教师的指导,畅所欲言所思所想,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及时提出其中的不明之处。从深层次的角度说,历史高效课堂的作用不仅在于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加了他们的历史素养,而且是对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和人格上的尊重。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
学生在刚刚起步之时,对于历史定然是存在一些未知的恐惧的,因为他们是没有方法指导的。而此时教师就必须身体力行,以自身教学经验为本,辅之以简洁明了的步骤,手把手教导学生如何往前走,至少也拥有前车之鉴。这样,在一个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和再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加,其专业素养得到提高以及思维能力都会有所锻炼。历史高效课堂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出发地与热爱历史的起跑线。以学习评价《梭伦改革》为例,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阅读一段相关的文本材料,“论”才“从史出”。总体评价这场改革的性质和目的,然后从经济、政治、生活三方面评价其作用,还要辩证地分析出其存在的缺点,如“这场改革带有强烈的折中色彩,未能从根本保护公民利益”等。教师在作出示范之后,就需组织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去评价相似的历史改革,商鞅变法可以,王安石变法也行。小组讨论完之后,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对其的评价,然后自由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对此再作出相应的点评,同时另外反馈给学生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后还可以进行思考和探究。
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精神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讲,在历史教材中要做到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去诠释教材。我认为,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鸦片战争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一场商业战争”“李鸿章到底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者”“历史重大改革中王安石变法和现在的改革有什么关系”等。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弄清了历史真相,而且具有了勇于求真、敢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精神。要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去质疑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在质疑中探索历史脉络的联系性,这样才会懂得去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当今的各种社会现象,联系古今中外,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
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主演为导演;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引导者;认真钻研教材,锤炼自身的语言,只有平时的不断积累才能让自己的课上得出彩,学生才能受益,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和谐、融洽的高中历史课堂,让教师教得放心,让学生学得开心。
参考文献
[1]李艳.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6):59-61.
[2]马蕾.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模式化教学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