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
2018-09-10刘丽君
刘丽君
摘 要:将“微课”与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两者作为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对现在高中生物教学的一种探索与创新,也是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为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与理念上不断创新以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思维能力。“微课”与思维导图的出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对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本身具有课程时间短、内容精悍以及“可移动性”强的特点,基于这三个特点,教师可以将重点、难点课程内容制作成微课并在课堂开始时展示给学生,而学生在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自由地选择课程内容。
“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选题、制作教案、搜集资料、制作“微课”和教学总结与反思五个步骤,具体如下:
1.选定合适的课题
在选择课题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课本教材并且尽量选择课本中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需要对选好的课题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尽量挖掘出隐藏在课题深处的知识点。
2.编写科学的教案
对于所选择的“微课”课题进行认真研究,明确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对于在“微课”中需重点突出的知识点内容如何进行设计等都需要在教案中列明[1]。
3.搜集并完善“微课”资料
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不同,“微课”教学过程中需包含文字、图片、声效、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因此,要想做好“微课”,教师需搜集到充分的资料,以不断丰富“微课”内容。
4.“微课”制作
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将搜集到的资料用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其中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出发力求全方位的对課程内容进行展示,还要特别突出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学习时有所侧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时也可以将“微课”通过PPT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更加方便其学习。
5.教学总结与反思
任何形式的教学工作都少不了教学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其主要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检测,对于其中做得好的部分需要继续保留下来,对于其中做得不好的部分需要进行及时的改正以及进一步的完善。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改革,其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也已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2]。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课程准备、知识布局、完善思维导图和教学总结与反思四个步骤,具体如下:
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制作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首先,要有明确的中心主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不同角度选取多个主题,而不同的主题之间要有着一定的关联度,进而有助于将其进行重新组合与囊括产生一个更加完整、系统化的主题。其次,要准备好制作思维导图所必备的资料与工具,例如:大小适度的纸张、不同颜色的笔以及涂改液和教材等。
2.注重知识体系的布局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确定好的中心主题来创作一级主题,然后根据这些一级主题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一般都是将内容多得放到两边以便于做延伸与拓展,而内容较少的放在中间,最终使所有的一级主题都在纸上进行横列排放,最后依次延伸出其他的分支。
3.利用批注、箭头等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
当思维导图进行基本完成之后,教师需站在全图的角度上进行思考,重新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对于其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重点标注并指出,可以通过添加批注、箭头或者页码链接的方式进行解释,最终使整个思维导图显得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丰富[3]。
4.总结与反思
任何学习方式都需要注重总结与反思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地进行弥补并完善。首先,当学生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教师需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学习、讨论。其次,思维导图的制作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补充、完善,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训练,让其根据不同的主题来制作不同的思维导图。
综上所述,将“微课”与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对新时代下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一种响应,其在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框架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耀慧.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13(5):259.
[2]吉永学.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8).
[3]郑远践.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5).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