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研究

2018-09-10高艳霞

新课程·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师学生

高艳霞

摘 要: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现代化进程步伐加快,竞争异常激烈,各种各样的压力也随之出现并呈加剧态势。而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高中学生正步入或已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加快,心理变化复杂多样,同时还伴随着来自高考的巨大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复杂心理,进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往往是处理学生问题的关键点,如若能很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质,就能找到问题学生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教师;学生;心理引导

一、教师对学生心理引导的必要性

人的素质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类。生理素质是人类身体健康的保证,心理素质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关键,社会文化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这三种素质,心理素质居于素质结构的中间层次,是先天生物因素和后天社会因素的合金。心理素质是核心素质,心理素質是基础素质,心理素质是第一素质。它为生理素质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对人自身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交流和沟通的渠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竞争压力巨大,在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就不得不面对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的困扰。仅靠心理课和心理咨询室进行中学生心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心理教育工作齐头并进地开展,让每一科老师都参与到中间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心理引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由于学生情态各异,教师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引导时也就有一定的差异。在心理引导的具体方法上,教师要借鉴一些研究成果并结合具体情况而去制定,该研究将高中生心理引导分为:循循善诱、亲密和谐的心理引导,有的放矢、疏远平淡的心理引导,接二连三、发号施令的心理引导三种类型。

这三种类型代表了高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引导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从亲密和谐、疏远平淡、发号施令这三个维度来评价心理引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循循善诱、亲密和谐的心理引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学生在经历中考以后多数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因为他们不太成熟,涉世较浅,所以在他们准备放松或者是已经松懈时,教师需要和他们沟通一下,进行循循善诱、亲密和谐的心理引导,把他们从边缘地带拉回来。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和学生亲近了,学生乐意听这位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样教师的教学效果才会得到良好的体现。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和上课的一举一动,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的放矢、疏远平淡的心理引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具体来说包含两方面内容: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通过教师获取知识,但是要注意自己思考,不能一味索取,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发现自己的短处,并加以学习弥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从教师方面说,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应进行自我反省,积极钻研,甚至向同行教师请教,把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学习的过程,在教的同时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有的放矢”实际上这个度很难把握,我们每个教师都带好几个班的课,学生也比较多,要真正了解每一位学生,时常能够很好地找到心理引导的契合点,那真的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这种引导方式如果掌控得不是很好的话,就会让我们的心理引导变得苍白无力,不能够对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三)接二连三、发号施令的心理引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从大量教学事实来看,教师心理引导的结果有两面性,有和谐共处的一面,同时也有矛盾冲突的一面。接二连三、发号施令的心理引导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尊重学生的,所以这种引导很容易导致消极教学效果。心理引导本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引导方式不恰当,导致师生都陷入一个困境,双方都积压了很深的情绪,长期以来,这种心理引导还可能升级,对教师的声誉、学校的信誉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甚至还会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家长、学生、社会对学校、对教育、对教育体制都产生疑问。

总之,不同的心理引导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区别。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放平心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忽略学生的感受,用命令式的口气和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对教师就会有一种恐惧感,不敢与教师交流,总是认为自己可能会说错话激怒老师或者认为闭口不言是最好的结局。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的内心想法不能与教师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就必须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用一颗平常心去和学生沟通交流,这样,学生也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这个互动的过程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感情,为以后的心理引导做了铺垫。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方式偏激,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恰到好处的心理引导方式是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郝亚卓.浅谈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N].学知报,2011-01-31(G06).

[2]苑占峰.浅谈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N].学知报,2011-01-31(C02).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快把我哥带走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教师赞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