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方式探讨
2018-09-10刘慧
刘慧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有效地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也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做出有效的创新,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化学课程有着极强的探究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尤其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因此对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样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够实现新时期的教育目標,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就现阶段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而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顾提升学生的成绩而一味地以强制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这不但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产生厌倦。同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授课时间,将实验教学的演示过程忽略,采用口述的形式进行讲解,或者针对反应过程较慢,或者有危险性的实验,教师只是单纯地针对教材中的实验图片进行讲解,而这种理论的知识传递,很难让学生凭空想象来实现最终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构建,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针对化学反应过程较慢或者有危险性的实验,教师可以对于教材中的讲解,通过相关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教师可通过快进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慢反应中各个时间段的变化情况,针对有危险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原理。
二、通过翻转课堂,强化教学重点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同样也是教学环节的难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针对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教师通常只是以口述的形式进行反复的讲解,通过重点标注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但是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学生往往会重复性地在一些知识点中遇到问题,阻碍了后续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够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在课堂中接受教育,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针对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必然是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常遇到的知识点,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将知识进行系统的视频制作,在课前的预习中,让学生观看,或者针对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将此视频作为复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重复学习使用。而针对化学实验的难点,例如,在学习钠和钾在空气中的燃烧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实验的整个流程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录制,让学生通过视频的学习了解到新知识的原理,并能够根据教材后的问题,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分析和问题的猜测,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强化教学难点。
三、有效促进合作,实现自主学习
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倡教育要秉承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此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进而能够适应发展中的社会。经过笔者长期的教学跟踪,不难发现,教学中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需要教师以辅助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能够做到这一点,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即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地将学生分组,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例如,我们在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章节时,会涉及“设置电池装置”的实验,针对这一实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小组划分,让学生自主地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的分配,在进行试验中,针对每一个步骤,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和验证,并有效地给予解决方案,让学生明白电池原理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以及自主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化学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有着很强的探究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化学实验也是化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想要实现高效的实验教师则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教育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此才能够实现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实现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琪.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韦新平,钱扬义.乙炔制备及性质微型实验创新设计两例[J].化学教学,2014(1):61-62.
[3]包朝龙.宁波市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实验作品荟萃[J].化学教学,2014(11):42-4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