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8-09-10常健
常健
〔摘要〕心理健康对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处在学业发展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只有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确保学生充分发挥各种潜能,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这些都需要家校相互配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考;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3-0052-02
近年来,中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看看各种媒体上曝光的各种失控越轨行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身心不成熟,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有很大的关系。中小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家庭和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只有感冒发烧才是得了病,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焦虑、厌学、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等不是病。而学校和老师们也总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经常如同摆设。学生们没有渠道了解心理知识,没有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来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
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组成,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随时注意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切不可轻视之。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特别重要。
分析造成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原因,通常有下面几个方面。
与家庭关系有关。近年离婚率不断攀升,家庭的温馨气氛被破坏,部分单亲家庭对其子女不当的管教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容易产生消极影响。
由人际关系引起。近年人们物质生活的差异越来越大,在学生中也有所体现,在攀比心理的作用下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由中考、高考升学压力引起。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名等,导致激烈的竞争、压力增大,这些使青少年学生陷入无止休的紧张、担忧、焦虑、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之中。
来自情感方面的困惑。青年时期是人生的花开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容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出现许多情感困惑的烦恼等。
一、优化学校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熏陶。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处处设立的校风校训、名人名言、各种橱窗都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例如,在班级的窗上贴上“静、精、竞、净”四个字就能使学生受到道德的感染和文字美的熏陶,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口头的说教。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学生们的心情愉悦,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不会因为少上一节文化课就影响了中考成绩。学校更应通过心理课堂创设各种情境,在活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在活动中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训教师,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在集体中都不会处理各种关系,有可能成为集体的“嫌弃者”。他们更多地表现出急躁、冲动、任性、孤僻和不听话。他们时而表现出自卑、厌世,时而表现出高傲、狂妄。他们缺乏活动的愿望和兴趣,不善交际、经不起挫折、狭隘猜疑、胆小怕事。这样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师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师应该有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观念,不断改善教学方式,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调整。例如,布置作业就有技巧。每个人的注意力能集中多长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越做越讨厌这位老师,越做越厌烦这一学科。在学生厌烦情绪产生之前结束做作业是最恰当的。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通过教学让学生热爱这一学科。可是,实际教学中因为老师不懂心理学,让学生在这一学科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引起学生的厌烦,以致终身讨厌这一学科。所谓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学生。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学生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能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能培养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这都有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相得益彰
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更为重要。很多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争取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例如,学生考试心理状态欠佳,教师可告诉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在意、唠叨、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有些中学生存在社交恐惧心理,不愿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有时嫉妒别人,看不惯别人。这时,家长应多鼓励孩子交友,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去闯荡,并在择友上加以引导,教给他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不良情绪的宣泄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及时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应注意预防和消除产生心理问题的各种诱因,以防止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心理问题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了学生有心理问题的苗头,就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扼制。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正确的治疗,使之及早恢复健康。
现代医学表明,一個人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他的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社会各方都应高度重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来走向社会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
参考文献
[1]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威海,264307)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