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招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出路分析

2018-09-10严珩

求知导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

严珩

摘 要:随着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规模的扩大,进入大学学习的职高学生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映了一些问题,文章从学生的学情特点、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入手,形成了一定的出路对策研究,并在作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实践表明,采用此模式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单招学生;学情特点;教学质量

一、 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分析、比较和选择网络技术元素的能力等,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类课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硬件投入大。计算机网络基础需要制作网线、水晶头、局域网网络组建、打印机共享等,要求实验室除了电脑以外,还需要每学期准备这些耗材及相关专业工具。②理论性强,实践内容多。计算机网络基础涉及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实践操作内容,如直通网线交叉制作、小型局域网搭建、文件及打印机共享访问、无线网络搭建等。实践性强而且均要求有对应设备及耗材,课程开设的成本高。

二、学情特点

根据笔者多年观察,总结出有如下一些学情特点: 第一,单招由于降低了入学门槛,相对普通高考来讲,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较差,甚至还有学生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第二,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弱,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内的二进制等理论知识学不懂,也不感兴趣;第三,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动手去操作。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先是强化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另外我们还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

三、应对措施及出路

1.针对单招生特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过去,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高,主要面对的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所以要求他们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精通操作。针对单招学生的学情特点,加大了实践教学比例,把过去部分理论知识替换成实践操作。理论和实践比例达到1∶2。计算机网络基础总课时为32课时,对于过去是安排每周2课时,共16周上完,课程战线太长,且每次讲不到多少实践操作课。因此,我们进行了排课要求改革,采取了模块化,分情景模式操作,集中上课。这样学习时间短,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实验效果也更好。

2.针对硬件不足的解决办法

第一,使用其他专业或者机房淘汰下来的旧设备,拼凑成能运用的计算机,让学生自己检测硬件并动手组装硬件,学生使用这些淘汰设备或者是旧设备,更能发现硬件问题,对于故障诊断有好处。第二,教师自行准备一些硬件设备上课,比如路由器。在讲解路由器部分的时候,鼓励教师自行携带家里的路由器,或者是拆办公室的路由器演示上课,上完课之后,再归还回去。在讲解网络打印机共享打印的时候,带办公室的打印机演示。由于数量有限,学生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分组进行,拿到设备的组进行实践操作练习,没有拿到设备的组先画拓扑图、写实验报告步骤,在设备拿到之后,再补充实验截图。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验当中来,而不需要额外划分实验实践和理论上课时间。第三,对于低值耗材,鼓励学生自行准备,或者使用部分班费集体购买。

3.针对师资不足的解决办法

第一,提交新进教师计划,通过学校公开招聘专职教师。第二,聘请校外兼职教师。第三,聘请企业专家到校任课。通过我们的实践表明,可以短期内解决问题,从长远来看最好的方法是第二种,但还是需要引进新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4.课程考试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模式,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結果的评价,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理论和实践比例为1∶2 。

实践表明,采用此模式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毕业之后,也反馈出在校期间学习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尤其是实践内容,对他们的实际工作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白 杨.网站开发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08(3).

[2]肖 宁,贾 伟.大学信息技术类课程改革考试模式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187.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路径研究
双减背景下优化化学作业设计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在学校的有效管理运用探究及思考
马尔科夫链在企业沙盘模拟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