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9-10张玉飞靳书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张玉飞 靳书祥

【摘要】目的:评价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医院共开展关节置换术46例,纳入置换组,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WOMAC评分、发生部位,一对一选择同期开展非关节置换术(包括截骨术、广泛性关节清理术)46例,纳入对照组。对比手术以及康复情況、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19.5±3.5)个月,对照组(20.0±4.0)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并发症合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疗效更好,可减少再手术率,但是创伤更大、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的耐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关节置换;临床疗效

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简称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骨病。该病发生与年龄增长、肥胖与超重、遗传代谢等因素有关,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可以达到60%~80%,是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y对于膝骨关节炎治疗以手术为主,主要包括膝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术。临床上一般认为对于伴有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的对象,应首选膝关节置换术。但也有学者认为单纯的截骨术等非置换术也可满足需求。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2年1月~2015年9月,医院开展的关节置换以及非置换术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入组,评价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医院共开展关节置换术46例,纳入置换组,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65.3±7.8)岁,病程(11.2±3.4)年。膝骨关节炎WOMAC指数评分(42.4±8.9)分。膝关节功能评分(65.7±8.2)分。左侧20例,右侧26例。按照年龄、性别、病情、WOMAC评分、发生部位,一对一选择同期开展非关节置换术(包括截骨术、广泛性关节清理术)46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64.6±7.5)岁,病程(10.9±3.2)年。膝骨关节炎WOMAC指数评分(41.5±7.4)分。膝关节功能评分(64.6±8.1)分。左侧20例,右侧26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手术部位、病程、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膝骨关节炎WOMAC指数评分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膝关节功能评分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手术治疗;②临床分期Ⅲ-Ⅳ期;③可耐受;④单侧病变;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②有膝关节置换史,进行翻新手术治疗;③存在严重的膝关节不稳情况,多次保守手术;④其他可能导致下肢功能障碍的疾病,如糖尿病足;⑤未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

1.2 方法

1.2.1 置换组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电子充气式止血带,压力250~300mmHg。膝前正中切口骸旁内侧入路,屈膝位手术,术中需要清除骨椎、处理胫骨平骨缺损、松解平衡内外侧副韧带、松解外侧支持带,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联合去神经化。选择合适的假体试模,达到满意的效果后安置,安置引流管。术后镇痛泵自控镇痛,生命体征平稳、引流管拔除后,安排康复训练。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当炎症得到控制、膝关节屈曲>90°、切口愈合可出院。术后第3、6、12个月复查,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指导。

1.2.2 对照组

广泛性的关节清理术、截骨术、软骨成形术等,考虑患者病情、年龄大小、运动量多少、下肢力线是否异常、对疗效的期望值大小等,个体化的手术策略。术前与置换术基本相同,术中量保留正常的滑膜,仅切除病变的滑膜、脂肪垫以及变性增生肥厚滑膜皱囊。处理关节腔内容易折断且不稳定的骨赘。针对各种软骨以及软骨下骨,都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处理其他致病因素。针对韧带,需要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韧带重建,对于那些不稳定、功能影响较大、韧带断裂损伤,需要进行重建。联合处理软骨病变,少部分甚至需要进行软骨成形术、钻孔微骨折处理,若处理得当,可以达到恢复正常的状态。

1.3发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随访期间再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HSS评分等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an±SD)(x±s)表示,置换组与对照组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手术情况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随访(19.5±3.5)个月,对照组(20.0±4.0)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与再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下肢肿胀、并发症合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截骨术、广泛性膝关节清理术等非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观察组术后6个月HSS、末次随访HSS评分分别达到(99.4±8.4)、(85.6±7.5),均在85分以上,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而言,绝大多数无需工作,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单纯从治疗期望来看,非置换手术在术后早期也可满足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膝关节功能会快速下降[2]。非置换手术并不能起到根治效果,特别是对于畸形等病变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术后复发率较高。

但膝关节置换术也存在许多不足,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大、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另有报道显示少部分膝关节置换术对象还会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失败死亡。膝关节置换术至今仍然是一种高风险的对象,对患者耐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开闸膝关节置换术,不仅需要重视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中安全、技术操作、术后康复管理,还需要重视辅助治疗,充分考虑患者康复条件、耐受、对疗效的期望,避免盲目手术,提高治疗综合效益。目前针对膝关节置换术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如滑膜切除、假体的选择等,这些都对医院的置换术技术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4]。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等理念也开始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风险,详细随着假体的改进、手术技术的进步,膝关节置换术的综合获益仍然会有明显的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5]。

4 小结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疗效更好,可减少再手术率,但是创伤更大、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的耐受、技术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06):416-419.

[2]孙鹏,艾登超,马骏,等.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率及并发症率的Meta分析[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7,3(03):177-183.

[3]赵传喜,卢岩岩,陈能等.滑膜切除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06):30-35+65.

[4]慧伟,刘凯,樊雅玲等.高屈曲膝假体与普通膝假体置换后膝关节屈曲度比较的Meta分析[J].华西医学,2015,30(12):2230-2237.

[5]江志伟,黎介寿.规范化开展加速康复外科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01):44-46.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