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2018-09-10彭正海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螺旋发展的,是一个完整的肌体,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主动脉,也有落细、落小、落实的毛细血管,其各自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用。余庆县乡村治理就是国家治理中的系列毛细血管之一,是对完善国家治理理论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实践
[作者简介]彭正海(1971-),男,汉族,贵州省余庆县人,中共开阳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基层民主及基层政府治理。
[基金项目]2015年度贵州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调研课题,项目编号:15GZDXKTTg17。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6-0039-02
习近平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逻辑关系上看,国家治理体系解决的是谁治理的问题,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的是如何治理的问题。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中国城镇化率在不断的提高,但仍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乡村。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实上,没有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就没有乡村社会秩序的和谐。
一、完善体系、引导治理方向
党和政府的发展理念、方针政策、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等,都要靠基层组织动员、落实;亿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工作任务的满意评价、愿望和要求,也要靠基层组织上传。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根基,是改革与发展的直接组织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
(一)完善机制明确责任
规范《余庆县乡镇党委和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党建主体责任“时序管理法”作为推进全县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的方法。对各级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领导机构成员的党建责任逐一明确,以确保“一岗双责”落实。通过制度机制对党建责任履行不到位问题进行督办。
(二)精准细化队伍建设
精准掌握班子运行情况,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认真制定《余庆县贫困村领导班子运转考察工作方案》,采取召开测评会议、个别谈话重点了解、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貧困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运转考察。对干部抽调、借用进行严格把关,规范了正股级干部任免和干部调动工作,对县直单位和乡镇党政正职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新任职干部进行任前谈话,清理核实科级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对新提拔干部廉政事项报告等。严格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工作。
二、夯实基础、提升治理素质
(一)做实基层党建工作
按照党组织“三个延伸”要求,余庆县在农村社区、产业基地、项目园区、旅游景点设立便民服务点,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群众。乡镇推行服务大厅“一岗多能”,服务流程更为优化,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活动,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党代表和党员在各项事业中的引领作用。在产业基地、项目工地、景区景点等打造党建示范点,突出亮点和特色。如:大乌江镇红渡村“四色”党建、凉风村基层党建“四网”建设、构皮滩镇构皮滩村民主管理新“五权机制”、为民服务“五大基金”制度等。
(二)发展人才促进经济
《余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扶持方式推动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余庆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等系列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保障配套制度。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注册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人才资源开发、档案托管、劳务派遣等服务的市场化。推进“凤还巢计划”,催生“还巢”经济,抢抓“互联网+”的黄金机遇,建成余庆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电商产业主战场和IT人才集聚地。实施“一县一品”人才培养计划。举办各类主体培训、专题培训,培养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按照真帮实促、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对“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
三、发展经济、增强治理动力
在探索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路径与群众强烈追求幸福生活这个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交汇点上,“四在农家”应运而生。余庆县“富、学、乐、美”为载体的乡村建设,根据需要和可能的资源配置,以呈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建设富裕、文明、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社会发展富是基础
从农民追求发展出发,引导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过上殷实生活,打牢发展基础。余庆的“四在农家”,将农业转型、提高收入、繁荣村域经济作为乡村建设的根本。一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农业转型,以“保粮、稳烟、增茶、促林、扩果蔬”的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传统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其中,建设有龙溪苹果桃基地、松烟藏宝现代烤烟工场等农业园区,白泥金橘园红金橘、松烟二龙新村茶叶等产业。采取通过集中流转土地等方式,让传统农业“散户”向“大户”集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二是发展特色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把“四在农家”建设与工业、城镇化相结合,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近就业致富。培育了凤香苑茶业、官仓米业、腾飞木业、大乌江泡辣椒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花卉苗木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三是发展乡村旅游,激发旅游引领带动作用。将“四在农家”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发“旅居农家”模式。营造出阳光水岸、七彩仙锋、红渡、玉河等“旅居农家”乡村旅游点,使乡村旅游成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支柱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四是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依托电子商务,挖掘“乡愁”产品,将红金橘、小叶苦丁茶、优质大米和有机蔬菜等本土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实现网货下乡,山货进城,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科技创新学是动力
引导农民学政策、学科技、学文化、学法律等,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守法纪的学习型农民,打造积极健康的学习型乡村。一是完善学习设施,搭建学习平台。乡村文化广播室、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家园和宣传栏、村务公开栏等,已成为了农民群众自学的阵地。二是教育培训,营造好学习氛围。相关职能部门结合“集团挂帮”,通过“送知识下乡”“送科技到户”,运用“宣传部长上讲堂”“群众故事会”“农民夜校”等平台,开展法律法规、文明礼仪、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帮助农民学政策,明大理;学技术,增本领;学法律,明是非;学礼仪,知荣辱,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三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余庆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率先在全省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基本均衡县”认定。仅在余庆松烟博士寨一个小山村,就有博士8人,硕士9人,本科生50多人。
四、改善基础、激发治理活力
(一)自我实现乐是源泉
从农民追求安康出发,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幸福指数。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作为乡村建设的核心,推动农村和谐发展。一是开展“五心教育”活动,以“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为核心内容的“五心教育”为载体,以开展“五心魂·中国梦”巡演、“五心道德模范”宣讲、身边好人好事、积德榜、笑脸墙等活动,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形成健康向上的乡风民俗。二是重视民生工程,提高幸福指数。推行农村“两户”养老保障制度,逐步破除农民“多子多福”观念,形成了“少生快富”共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民“看病贵”、“就医难”等问题;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乡镇养老机构全覆盖,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三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四在农家”的元素。“都市第三地”、大乌江苦丁茶园区和敖溪阡陌、松烟花谷等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公路边的绿化美化,呈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四是推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村级建设规范》和《村级组织“一事一议”议事规则》等村民自治标准,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提高基层民主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五是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挖掘和保护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钱杆舞、高矮人舞、龙灯、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大乌江红渡“油菜花节”、攀岩邀请赛和松烟二龙“茶海山地自行车赛”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营造幸福和谐的生活氛围。组建农村文体协会,打造百里乡村文体长廊。
(二)自然和谐美是显象
从农民追求和谐出发,引导农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构建美丽乡村。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行政村全部通油路,进行通组路硬化、联户路硬化,建设村内小型生活水利工程、村寨堰塘、饮水工程,解决人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村村通电”“户户通电”;建设黔北民居,改造危房。
國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理想的实现要有细小目标的落实。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本着基层组织的服务理念,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完善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协调处理好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各种矛盾,“余庆经验”是对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实践。
[参考文献]
[1]许耀桐.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现代化总论[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6年10月.
[2]王征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辛向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涵[J].马克思主义文摘,2014(7).
[4]房宁.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