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孤独永恒的描绘者
2018-09-10连舒杨
连舒杨
孤独与爱,是人类文学史上两个经典的话题。它们是舞台上的悲喜剧;它们是黑夜与白天;它们是六便士与月亮。无论是对爱情的歌颂,还是对人性的剖析,都不过是舞台上匆匆拉开又闭合的序幕一角。在我看来,能够支撑起这庞大舞台的只有两人,一位是雨果,另一位是马尔克斯。
谈到马尔克斯,你也许会想到一长串拗口的名字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许会想到他惯用的倒叙式开头和文中层层堆砌的绝望。马尔克斯的小说里没有高潮,他习惯抛出一条回忆的蛛丝,让读者与他一起慢慢织出一张瑰丽而又魔幻的网。这也是他写作的一大特点。如果说毛姆的文字是一把手术刀,把溃烂的地方挑破给你看,那马尔克斯就是缝合的针线,他将生活的真相用光怪陆离的梦境与杂乱无章的回忆重叠拢合在一起,把它们一起呈现给你,再给你一个线头,让你顺着它摸下去,再按一按,你可能会感到痛,但你也许永远不会明白这是为什么。
“我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描绘孤独。”这是马尔克斯对自己作品的诠释,也是公认的他所有作品中的共同主题。孤独,是人类的伤口,或者可以说它就是人类存在的本身。斗争与镇压、毁灭与反抗,完美地融入了他的作品。马尔克斯借助它向我们展示生活的本质:我们将永远处于孤独之中,并且无路可逃。
马尔克斯以内战为轴,致力于展现各种方面的孤独。他的《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每个人都在与孤独作斗争,但每个人都失败了。从何塞·阿尔卡帝奥到雷里奥亚诺,叔侄父子的名字永远离不开这两个怪圈:叫雷里奥亚诺的必定孤僻一生,叫阿尔卡帝奥的必然死于鲁莽。他们重复上一辈人的命运和死亡,当家族的最后一人与第一个人的影像重叠时,你才会发现马尔克斯所描绘的并不只是一个家族的兴亡,而是整个人类的重蹈覆辙。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却都无意识地迷失在了孤独里,当他们消失时,却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
如果你还不明白,就再看看《霍乱时期的爱情》吧,它看上去是个简单世俗的故事:年轻的姑娘放弃了“月亮”嫁给了“六便士”,而那位可怜的小伙子——在奋斗过后,终于以成功者的身份追回了姑娘。然而马尔克斯所要表达的却与这个故事本身毫无关系。“社交生活的关键是在于学会掌控恐惧,夫妻之间交往的关键是在于学会掌控厌恶”,马尔克斯用如火的笔调描绘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五十三年孜孜不怠的热情与决心。他认识了602个女人,内心却始终忠于费尔米娜·达萨。他为她远洋,创办公司,移居,最终以他无数次磨练的经验,在他年老时捕获了她。可事实果真如此吗?马尔克斯几乎写尽了所有爱情,公开的、地下的、明恋、暗恋……在这场持续五十三年的捕猎中,在生活永远的反复麻木里,阿里萨是否只是因为爱情而捕猎?当费尔米娜对他消失爱意的那一刻,是否是因为她看到了爱情孤独的本质而作的逃避?同样的问题在《百年孤独》中蕾贝卡向她丈夫开枪的那一刻,是否已经预见了与孤独斗争失败的下场呢?当阿玛兰妲拒绝赫里内勒多时,她的内心又在想什么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得而知,连马尔克斯本人也没有对其进行解释。人类生活如同一个循环的套子,我们学习、工作,在欢笑与悲伤中生存,我们鄙视他人,我们厌弃自己,每个人都是一副热爱生活的样子,人人麻木却又装作清醒,在夜晚游荡的鬼魂中,在河上泛着腐臭的蚊群中,在终日昏昏欲睡中,是否有人想要冲击这一切?就像这种种举动,它没有原因,也没有目的。而这正是孤独的所在。所以马尔克斯算得上是孤独永恒的描绘者,他所写的一切都不过是在向我们展示孤独,而我们对此毫无办法。
如果问马尔克斯作品的主旨是什么?我认为只有一句话能回答这个问题: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亂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