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2018-09-10王天有
王天有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将医院在2013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5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观察组,选取同期接诊的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作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TG、LD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FPG、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原因不但与血糖水平高有關,而且与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积极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调节血脂,对预防及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脑梗塞;危险因素;防治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由糖尿病带来的脑中风发生率也在逐渐提高,脑梗塞发生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动脉粥样硬化易患因素有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临床工作中,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常见,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当下约为95%的糖尿病患者都是2型糖尿病,其起病较慢,多呈隐匿性,多发于中老年人,由于脑血管发生闭塞而引发脑缺血,病人会有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会死亡,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现对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52例2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在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诊的52例2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诊的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组均符合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6~76岁,平均65.5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4~78岁,平均5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对患者的年龄、病程、发病情况、治疗情况等进行了解,进行空腹血糖(FPG)、血脂四项(TCHO、TG、HDL、LDL)检测以及平均动脉压(MAP)测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脂四项检查比较
观察组中TG、LD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FPG、MAP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FPG、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我国现阶段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对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具有较大的破坏性,脑中风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2-3]。糖尿病脑血管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不良因素相互重叠作用的综合结果。一般认为糖尿病可加速脑小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如下:
(1)高血糖对脑血管内膜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进而致其对血浆蛋白渗透性增加及引起血管凝聚,细胞外基质血糖化可引起纤维高联,引起其弹性减弱致丧失;
(2)脂质异常。糖尿病中常有血脂异常改变,促进血管壁细胞摄取脂质,在血糖控制不良时,TG增加,脂蛋白氧化,脂蛋白酶活性增高,致氧化蛋白和小而密LDL增加,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高胰岛素血症。
我们通过对上述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中TG、LDL及FPG、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直接或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导致脑梗塞的发生[4-5]。所以对于糖尿病病人,要想降低脑梗塞的发生,在降压、调整血糖的同时,要重视降低血脂及血液粘稠度,积极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①积极防控危险因素:当合并高血压和高血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把血压控制在135/85毫米汞柱或以下,同时,给予他汀类或血脂康药物进行调脂治疗;②严格控制血糖。除积极调整膳食外,必要时应用降糖药进行控制,以减小长期高血糖的危害;③重视发病先兆;患者在出现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症状时要有所警觉,应及时去医院就诊;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自我保健:生活作息规律,避免劳累,不饮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高钠食物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适量运动;注意低血压、寒冷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晨间不要急于起床,最好静卧5~10分钟后再缓缓起床,防止动作过猛防跌倒;⑤积极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民众对如何预防糖尿病以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的认识,对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6-7]。
综上所述,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做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8-9]。
参考文献
[1]胡培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03):377-378.
[2]曹波泉.糖尿病合并缺血脑中风56例临床及转归分析.吉林医学,2010,45(09):1185.
[3]马艳霞,吕肖锋,焦秀敏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溶检预后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08):415-418.
[4]林海,付丽佳,卢立春等.糖尿病性脑卒中8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04):242-243.
[5]赵琳莉.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特点及药物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7(02):377-378.
[6]谢玉谦,周龙,陈亚利等.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2):377-378.
[7]陈兰燕.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J].中外医疗,2014(01):377-378.
[8]蓝希堂,罗寿君,肖建荣等.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控制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23):377-378.
[9]孙亚琴.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J].医药前沿,2014(22):3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