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专利法》课程改革与探索

2018-09-10范萌江鹏飞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专利法应用型本科项目教学法

范萌 江鹏飞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从工科教学中引进的先进教学方法。在专利法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不足,摆脱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困境。在实际专利法课程改革探索中,确定了该课程三个核心项目,即专利申请、专利审查和专利诉讼。并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六步法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构建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体系,提升了教师综合指导能力,强化了学习过程性考核,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法学专业素养,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他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应用型本科;专利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5-0001-00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5.001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信息收集、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生通过参与该项目的各个环节,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1]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校发展改革进入“深水期”,面临“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建设、工程专业认证等多维度、多标准考验。且高校之间的分化也愈发明显,各个高校都在求新求变。以笔者所在的地方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方向。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实现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教学实践性的探索与应用。这也意味着专业教学不再仅仅是以传统学科式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以实际工作内容为主导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步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基本方向。这一点刚好与职业教育的初衷不谋而合。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广泛应用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并通过建立起具有全面性、过程性、差异性、创新性的课程考核体系,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学生进行即时评价考核,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随着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传统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高校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关联、专业实践环境的不断完善,项目教学法在本科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其教学实施方式也早已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2《专利法》教学的现状及困境

目前,《专利法》教学主要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以考取国家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为导向的备考教学法等,其中以课堂讲授法最为常见。传统教学方法虽然还保留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属于传统学科式教育,学生主观能动性较低,且与从业相关工作实际脱节较大,在实际教学过程已经面临诸多困境。

21《专利法》传统教学方法与工作实际脱节严重

传统“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方式已被诟病多时,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客观需求。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穿插有相应的案例教学实例,但实际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创新能力不强,工作实践能力较弱。案例教学法主要结合司法判例,但专利法体系主要包括了《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等内容,涉及大量专利申请、审查、复审、无效、诉讼等程序性知识,案例式教学法无法深刻体现专利法兼具实体法与程序法特点,最终造成学生对工作实际中的程序问题了解不够深入,毕业后也无法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模拟法庭教学法以实现理论知识传授与素质发展的统一为目标,虽然有利于学生法律职业素养的培养,但其系统教学研究仍不够成熟,学习安排不够系统,案例选择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不足,有效的模拟法庭教学评价机制缺失,导致学生无法知悉《专利法》体系全貌及其知识逻辑框架。[2]以考取国家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为导向的备考教学法结合相关从业实际情况,对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真题案例进行提炼,采取学生训练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考试形式、答题技巧及备考趋势,但与实际工作具体内容仍有一定差距,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22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利法》虽属于法学核心课程知识产权法三大主干法律之一,但却突破了单一的社会科学领域,与工程技术实践有着天然的联系。知识产权法基于科技革命而生,由于科技革命而变,其制度史本身就是一个法律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可以说,知识产权法三、四百年的发展史,是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而实现法律完善的制度变迁史。[3]而专利法正是为这些科技创新进步保驾护航的法律,要理解其核心要义,对相关科技领域的关注必不可少。在专利领域的相关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学科融合的特点,使得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绝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法学专业传统教学方法已然无法满足专利代理、专利诉讼、专利管理服务等实际工作的要求[4]。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跨学科、高水平、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缺口已经凸显。再加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勢日益严峻,在当下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大趋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已然成为教育教学转变的重点。这就对专利法教学工作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已经破不容缓。传统教学模式很难面向实际工作情境,知识目标虽相对明确,但对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培养相对落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并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已成为当今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主流教学模式。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不同文献中,项目教学法的开发和实施过程在细节上有不同的表述。笔者根据高职类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流程,严格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六步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参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每个项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及证书目标,对专利法课程进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31项目选取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项目,项目是贯穿所有教学环节的载体,因此,项目的选取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走访调研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了解社会对知识产权相关人才的具体需求。参考专利领域相关岗位工作职责,以实际工作中常见工作情境为依据,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充分研读《专利法》教材的基础上,解构学科式知识体系,重新归纳出适合项目教学法的基础知识点群,并结合教学实际条件,充分考虑教学实施的可行性,最终总结出适用于《专利法》的三大核心教学项目:以专利代理人岗位核心工作内容为依托的专利申请项目、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员岗位核心工作内容为依托的专利审查项目和以专利律师、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岗位核心工作内容为依托的专利诉讼项目。

32项目设计

根据《专利法》的三大核心教学项目,充分考虑专利本身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依托具体工作岗位的不同职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递进式地进行三大项目的合理设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并重,且适当涉及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证书目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六步法执行。

项目一专利申请项目描述某企业或个人提出专利申请需求,并交付技术交底书,你作为一名专利代理人受理该委托后,该如何完成该工作呢?

鉴于该内容位于教学初始阶段,为了便于学生入门,建议选取技术方案简单、技术特征明显的项目进行操作。资讯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该资讯进行详细解读,明确此项目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做好小组内部分工,选取项目负责人。并结合教材及教师给定的专利申请书范例,小组讨论完成本次项目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并进行小组展示。

教师根据各小组展示结果,合理引导学生对该咨询进行全方位解析,梳理完成该项目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专利权的主体、客体(专利制度不保护的客体类型)、专利申请的流程、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特征及撰写要求等。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教师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验并统计,指出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计划各小组学习、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具体工作计划,考虑时间、申请类型、是否分案申请等因素,制定专利申请的具体方案并进行小组陈述。

各小组对其他组的工作计划进行互评,教师进行总评,并提供书面意见。决策各小组根据教师和其他组的评价进行方案优化,确定最终工作计划。实施各小组按照工作计划依次开展工作,撰写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进行申请。教师针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检查对过程性资料及撰写成果进行检查,各小组根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并完善改进工作计划。评价小组内部成员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收获,并派代表进行陈述,教师对该项目进行总评。项目二专利审查项目描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收到某专利申请书,你作为一名专利审查员将对该专利申请进行审查,以确定该专利申请是否符合取得专利权的条件,并将审查意见通知申请人。你将如何完成此工作呢?

考虑到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连续性,项目二将直接使用项目一中的专利申请书。资讯学生仍以项目一学习小组的组织形式对该资讯进行详细解读,明确此项目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做好小组内部分工,选取新的项目负责人。结合教材及教师给定的专利审查意见范例,小组讨论完成本次项目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并进行小组展示。

教师根据各小组展示结果,合理引导学生对该咨询进行全方位解析,梳理完成该项目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专利文件检索、现有文件、抵触申请、优先权、三性(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要求、初步审查、实质审查程序和专利复审等。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教师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验并统计,指出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计划各小组学习、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具体工作计划,制定专利审查的具体方案并进行小组陈述。

各小组对其他组的工作计划进行互评,教师进行总评,并提供书面意见。决策各小组根据教师和其他组的评价进行方案优化,确定最终工作计划。实施各小组按照工作计划依次开展工作,拟定检索关键词,寻找对比文件,判断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是否满足要求,撰写审查意见。教师针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检查对过程性资料及撰写成果进行检查,各小组根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并完善改进工作计划。评价小组内部成员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收获,并派代表进行陈述,教师对该项目进行总评。项目三专利诉讼项目描述某项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出现侵权纠纷,你作为原告或被告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考虑到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连续性,项目三将直接使用项目二中通过专利审查获得授权的专利。资讯学生仍以项目二学习小组的组織形式对该资讯进行详细解读,确定小组扮演角色为原告或者被告(原被告小组数量应当一致),并进行原被告模拟法庭辩论轮次抽签。小组讨论完成本次项目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并进行小组展示。

教师根据各小组展示结果,合理引导学生对该资讯进行全方位解析,梳理完成该项目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专利权的权能、合理使用、在先使用抗辩、无效宣告、赔偿数额计算等。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教师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验并统计,指出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计划各小组学习、思考和讨论应对纠纷的具体工作计划,制定专利诉讼的具体方案并进行小组陈述。

各小组对其他组的工作计划进行互评,教师进行总评,并提供书面意见。决策各小组根据教师和其他组的评价进行方案优化,确定最终工作计划。实施各小组按照工作计划依次开展工作,各轮次中原被告双方撰写相应的起诉状和答辩状,并由教师担任法官,进行不同判决结果的模拟法庭辩论,模拟诉讼流程。检查对过程性资料及判决结果进行检查,各小组根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并完善改进工作计划。评价小组内部成员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收获,并派代表进行陈述,教师对该项目进行总评。

33项目考核要求

项目教学法的优势还在于其考核方式,能克服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严格细化过程性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卷面笔试为主,方式单一,無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往往把对课程的学习集中于期末复习。更为致命的是卷面考试无法反应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更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项目考核强调学生项目的参与度、学习能动性、工作创新性,并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考评,纳入最终过程性考核。能让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贯穿于平时,并且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4《专利法》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前景展望

《专利法》课程通过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能够达到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能够将专利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专利权申请、审批程序等工作实务的缺失,为培养专利代理、专利诉讼以及专利管理服务等人才提供完善的教学支持。其次,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提升对专利法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大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的实务能力,加深了相关实务环节的体验及项目整体流程的把握。再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通过严格细化过程性考核方案,有助于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摆脱传统考试过于依赖卷面笔试的弊端,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提供实践支持。最后,通过项目主题所包含的不同学科背景、技术领域的跨学科综合内容来达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为培养有理论、懂业务、通专业、擅实务的复合型知识产权服务型人才奠定了基础。而这些成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一学科或专业指向明确的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在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过程中,在《专利法》这一课程中的教学模式之改革有助于为其他课程的发展完善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8):5-7

[2]田洪鋆模拟法庭教学的课程内容设计——以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实践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67-70+51

[3]谢海生论模拟教学法在专利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05):117-118

[4]吴汉东,刘鑫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知识产权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16-28

[5]邓泽宏,李永伟理工类院校知识产权法课程体系改革论——以专利代理人制度为导向[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05):80-83

[6]王璟论“专利法”课程教学的模式迁移——以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中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08):83-85+94

[7]李阳,潘丽君项目教学法在光电子技术专业课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165-166

(责任编辑:蒲应秋)

猜你喜欢

专利法应用型本科项目教学法
美国新专利法下的“现有技术”(上)
Fintech可专利性初探——兼议《专利法》第2条修改
专利侵权行政执法的边界——兼论《专利法》第四次修改
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flash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