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坑监测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2018-09-10刘丹丹

河南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沉降观测深基坑

刘丹丹

摘 要:随着建筑基坑的深度越来越深,深基坑施工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采取切实有效的基坑监测技术,能够对基坑施工地质及周边建筑进行勘测,方便基坑工程施工的同时,保障了基坑施工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本文对某深基坑进行沉降观测研究,阐述了深基坑监测技术手段以及监测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深基坑;基坑监测;沉降观测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8)14-00128-02

Application of 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LIU Dandan

(Liaoning Forestry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Shenyang Liaoning 110101)

Abstract: The depth of the foundation pit is getting deeper and deeper, and the hidden dang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 technique can be used to survey the construction geology and surrounding buildings of the foundation pit, 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is convenient, and the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and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can be ensured. This paper observed and researched the settlement of a deep foundation pit, expounded the technical means for monitoring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and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the monitoring.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settlement observation

本文以辽宁省抚顺市某深基坑施工项目为例,对该项目的围护桩顶水平、竖向位移、地表沉降和相邻建筑物沉降等项目进行了定期观测和数据分析,现就建筑物和地表沉降监测、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两项监测的内容进行简要阐述。

1 监测点布置原则

1.1 监测点布设基本要求

测点布设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监测点布设的先后顺序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与围护结构体系完整情况,一般首先选取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进行监测点布设,其次布设地表监测点,最后结合周边环境情况及围护结构情况,布设围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观测点[1]。②周边环境、围护结构体系测点应尽量布置在同一断面内。③测点布置于能够反映施工影响的典型部位,应能够切实反映出工程安全状态。

1.2 周边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原则

周边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及原则见表1。

2 监测频率及周期

2.1 周围环境监测频率

周围环境监测周期为计划监测周期[2],具体安排可根据现场实际监测情况及时调整,尤其是在基坑第三步施工期间。监测数据基本稳定后,可以适当延长观测周期,数据稳定后可以每月观测一次。

2.2 监测周期

项目施工前,先对各布设点进行初始值观测;施工运行与管理阶段需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动态监测[3];项目竣工时,施工影响安全的因素消除,监测对象变形趋于稳定后,监测单位可向甲方提交停测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停止相应的监测工作。

3 监测方法

为进行建筑物和地表沉降监测、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本项目布設建(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控制网(点),控制点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根据待监测建(构)筑物的具体位置分布及需监测对象分布情况,要求控制网(点)不相关。为了有检核条件,要与观测点构成闭合网、附合网(路线)。

3.1 水平位移观测

3.1.1 水平位移观测方法。首先,控制点的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其次,采用极坐标方法对监测点进行观测。最后,将监测控制点作为测站点,选择一个另外的监测控制点做后视定向,即确立监测基准点。

3.1.2 数据处理及分析

3.1.2.1 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所有测量记录数据在平差前应进行100%复核,根据各期变形观测点的平面坐标较差,可计算出垂直于基坑方向的矢量位移、阶段变形较差、阶段变形速率、累计变形量等数据。最后得到的平差值应达到相应的精度要求,平差后坐标据取位应精确到0.1mm。

3.1.2.2 变形数据分析。判断观测点变形是否稳定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选取变化稳定的观测点作为基准点进行平差计算。②相邻周期观测点变形值较差的限差取二倍中误差。③虽然相邻周期变形较差小,但连续多期变形较差较大,此种情况也应视为发生变形。

3.2 沉降观测

3.2.1 沉降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沉降观测采用电子水准仪进行几何水准测量,水准网布设成闭合或附合水准网(路线)。沉降监测要严格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技术标准执行。

3.2.2 沉降观测注意事项。第一,为保证观测精度,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均应对观测仪器及附件进行检验,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应进行定期仪器及附件的检验。第二,观测过程尽量保持相同的观测条件(相同的外界环境除外),以保证所有观测成果均为同精度观测。第三,选择合适的观测条件,保证条形码尺成像稳定。第四,观测时,将电子水准仪从仪器箱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再观测,使仪器温度和外界环境温度相同。第五,数字水准仪不能逆光观测,避免成像不清晰造成观测不准确。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工作基点宜埋设有强制对中装置的固定观测墩,可消除对中误差,提高观测精度,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复杂的工地上也容易保护点位。②工作基点离基坑较近时,要进行工作基点稳定性的动态观测。③监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与建设单位及施工方商讨,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④编制监测方案时,要设立基坑危险警报阈值。

参考文献:

[1]黄海波.基坑监测技术在深基坑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209.

[2]樊星国,陆晔.浅谈基坑监测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13(14):217.

[3]王俊杰.监测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10):60-61.

猜你喜欢

沉降观测深基坑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模拟分析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邻近既有铁路线深基坑支护止水施工探讨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
深基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应用
采动影响范围高速公路变形观测
钢内支撑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
浅谈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及数据分析探讨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在高铁沉降观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