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56块构造精细解释分析

2018-09-10李强

大东方 2018年4期

李强

摘 要:单56为单家寺油田西区单6断块的东部,其构造位置位于滨县凸起东部南坡,单6断块东界与单113断块毗邻,西界和南界都与滨南油田接壤。单56块油藏类型为具有边底水的受断层控制的地层构造超稠油油藏。需要根据前期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单56块地层进行构造精细解释。

关键词:单56块;构造精细解释;三维地震;新老构造对比

一、单56块地质概况

单56块属于单家寺油田西区,该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北部、滨南-利津断裂带的西部,北依滨县凸起,南临利津洼陷,西靠林樊家构造,油田构造形态是受前震旦系基底控制的继承性鼻状构造,地层从下第三系向滨县凸起层层超覆、减薄和尖灭。单56块构造位置处于东营凹陷与滨县凸起之间的过渡带上,北为滨县凸起,东临单稀油。

二、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1)层位标定

井震结合地层标定工作是开展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精细地震地层对比工作为地质综合研究以及井位部署提供保障[1]。层位标定是地震地质解释相关各项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所有与地震资料解释相关成果可靠性的基本保证,采用声波测井数据转换时深关系得到的时深关系,可将地质分层投影到地震剖面上,进而赋予地震波组地质意义[2]。

从标准井单117井的合成记录标定来看,馆陶组底部砂岩呈高速、强阻抗特征,沙三段顶部泥岩段成低速、弱波阻抗特征,馆底与沙三段形成一套强波谷反射特征,馆陶组底标定在强波谷的上部旁瓣波峰上。

从全区的井标定看,馆陶组底部没有明显的波阻抗反射界面,但是地震剖面上能看到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现象,与单56区块的区域地质背景相符,从大套的井震合成记录匹配情况看,吻合度高,标定结果可靠。

(2)地震波组特征

根据标定结果,波组具有如下特征:

馆陶组:整体表现为一套平行相反射特征,顶底为中强连续性振幅,中间表现为大套中弱断续反射特征,典型的河道沉积。

馆陶组组底(Ng33)与下伏沙三段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全区识别程度高,横向可对比追踪性强,但受到下伏沙三段大量剥蚀的影响,岩性变化快,导致波组特征变化快,沙三段顶部为大套泥岩段时,与馆陶组波阻抗差异大,为明显的强波峰特征,为大套砂岩时,没有明显的波阻抗界限,表现为弱振幅特征,不过不影响区域解释,Ng31基本上标定在最大波峰上,Ng33在零相位上。

馆下2砂组顶(Ng21):从全区的合成记录标定看,基本上标定在Ng31波峰上一个相位的波谷处,全区追踪解释强。

馆下1砂组顶(Ng11):标定在Ng21强波谷上一个相位的波峰上,该波峰相对较弱,连续性差,追踪时参照Ng21的相位进行对比追踪解释。

从东西向连井地震标定结果看:工区中的井合成记录标定横向上匹配度比较高,相对可靠。

三、构造精细解释

(1)断层解释

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要充分发挥人机联作系统的各种显示手段,把常规三维地震数据体、相干数据体、多种属性数据体相结合,进行全方位解释。本次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的丰富信息及解释系统的多种功能:在不同方向、不同间距、不同比例的垂直剖面上解释断层;在时间切片上解释断层;利用相干数据体解释和检验断层的平面组合[3]。

①垂直剖面上解释

断层在垂直剖面上,直观反映的是波阻错断、扭曲、振幅和频率的突变,以及断层两侧地层产状不同。

②水平切片上解释

利用水平时间切片不仅可以解释断层,而且可以指导断裂组合,修正垂直剖面上的解释方案,补充解释小断层,提高断层解释的精度及效率。

③垂直剖面与水平切片结合

三维地震解释人员主要是利用三维数据体进行工作,而这个三维数据体主要是由三组正交切片组成的。对于断层更精细解释,应该是水平切片和垂直切片的相互验证。

④利用相干数据体解释和检验断层

相干数据体技术是利用三维数据体在空间上的波形特征的相似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地震手段。通过浏览相干数据体,可以快速把握工区的断裂展布规律,对断裂的展布方向、位置、各级组合方式具有指导作用。

从地震时间切片来看,研究区内主干断层走向为近北东东走向,次级断层主要在工区西部,以北西向为主。

(2)解释框架的建立及层位追踪

根据层位标定结果及波组反射特征、区域构造格局,结合资料品质分布和波组对比原则,利用4条主干测线和1条地层对比连井线,建立起了研究区的32×32骨干测网,确立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局。

在上述解释、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等时追踪对比技术,采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的多窗口、多界面等手段,完成地震数据体的解释。

(3)构造解释成图

本次通过精细制作工区内15口井的合成记录,通过邻井速度对比,确保标定的可靠性和速度的准确性,从速度曲线关系来看,基本上速度变化相对集中,没有较大的异常点能够满足时深转换的要求,最终选取10口井进行时深转换。编制了Ng11、Ng21、Ng31的深度域构造图,三层构造形态基本一致。

四、新老构造对比

(1)单56北断层变化

老解释方案为近东西走向断层,新落实方案为东西偏北走向(图4-1)。

从剖面上看,单56北断层断面非常清楚,识别度极高,有利于高精度三维闭合解释,从水平时间切片上看,单56北断层断面波为强反射特征,单轴呈现,北东东走向。

总的来说,新解释方案通过全三维精细解释闭合,断面落实可靠。

(2)单56南断层变化

老解释方案为两条断层,西边为北东东走向与东边北西西走向的两条断裂相交。新解释方案为一条断层,近东西走向。从现有的地震资料来看,数据体基本上处在工区边部,南部确实存在断层,但断层落实程度相对要低些。

(3)单56东小断层解释方案变化

单56东不弄是老方案还是新方案,都存在一些次级小断层,但从断层组合特征来看,两个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老方案存在北北西、北北东和东西三组断裂走向。从区域应力场的角度来说,研究区馆陶组构造活动以南北向伸展为主,主断层以北东东和近东西向为主,伴生的次级断层一般为小角度锐夹角的方式。老方案小断层与主干断层走向关系复杂,不符合区域应力场的特征。新组合方案以北东走向和北西走向两组断裂为主,且与主干断层走向呈小于45°的锐角的方式组合,更加符合伸展体系下的断层活动方式。且新方案从地震剖面上看,断层识别清楚,三维空间闭合。

参考文献

[1]李勤英,閻育英,赵爱武.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3-14

[2]陈祖传.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3

[3]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