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蒋兆和的水墨艺术

2018-09-10于天泽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丝路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蒋兆和流民任伯年

于天泽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一.蒋兆和的艺术观

如果要人们评出二十世纪中最伟大的画家,我想蒋兆和必会在候选人名单当中。蒋兆和本是出生在四川泸州的书香弟子,为了谋生,16岁时独自一人来到了上海,后又转往了北平,当他看到了沦陷地区的广大老百姓们被敌人蹂躏时,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动荡社会中人们受的苦难,他决心用自己的画笔去描绘,去记录人间的痛苦。蒋兆和曾说:“我就想用画笔描绘真实的表现穷苦人民的生活,我并不是站在人民之外的一个同情者或人道主义者。对我来讲,离开了人民群众,离开了生活,艺术则无从谈起”。

从小喜爱画画的他对艺术有着远大的抱负,因此当蒋兆和看到了伦勃朗、米勒、委拉斯贵支等这些西方有代表性的大师作品后发现了西方绘画的可贵之处,同时这些对他产生启发的因素是中国画当中所没有的,蒋兆和将他所感受到的西方可贵因素合理的运用到了中国水墨画中,另辟蹊径,开创了中国水墨新时代。更难能可贵的是蒋兆和对于其他的艺术工作者几乎是天才般的存在,因为他并非有老师教导,完全是对着西方画册作为参考范本自学成才,但当有人问他成功之路的诀窍时,他谦虚而冷静的回答道:“我没有什么诀窍,就是一个刻苦。”

二.蒋兆和画中笔墨与造型的结合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下,中国古典绘画也在随之产生变革,众多艺术家们都想要脱离古典绘画的束缚。蒋兆和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中国古典绘画,他的画面中没有《簪花仕女图》中的古典技法,也不可能会用古典技法去描绘他所想要描绘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他只能学习西方写实的素描技巧去创作,也可以说蒋兆和是在做一个水墨与素描相融合的实验。

蒋兆和初期受明清肖像画,尤其受任伯年影响极为深刻,特别是任伯年的吸收西方绘画的思路。他曾说“不摹古人,不学时尚”,“独具一格,不类中西”,并且他认为:“画之旨,在乎画画的情趣,中西一理,本无区别,重中而轻西,或崇西而忽中,皆为抹杀画之本旨”。

蒋兆和初期的绘画作品如1937年所作的《卖小吃的老人》,《算命》,我们可以从上面看到较重的西方素描元素在画中,有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子。随着蒋兆和实验的增多,以1938年《与阿Q像》为例,从画面中,我们能够看到他的笔墨逐渐的成熟了起来,开始重视笔墨的表现,画面中充满力量感又果断明确的结构线条,光影的处理变成了恰到好处的皴擦点染,为观者呈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的阿Q。《一篮春色满人间》是蒋兆和1948年完成的作品,这张作品的素描感已经微乎其微了,反倒是水墨的美感得到了升华。虽然任伯年早已经将西方绘画融入到中国水墨画中,但将素描更加完美的融合到水墨画中,吸收西方素面技法更加透彻,改变表现形式,强化视觉效果,将中西方结合的完美的还要数伟大“天才”的蒋兆和先生。

三.蒋兆和水墨人物画的“心”

《流民图》是蒋兆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幅作品也是他创作生涯的高峰。当38岁的蒋兆和看到了在战争年代流离失所的百姓们,他把看到的那些百姓们的神态都默记与心,回京后找模特写生,精心设计了这幅《流民图》。《流民图》中每个人物的动作、表情都没有特备夸张的幅度变化,甚至有些“静”。大部分的绘画作品是有情节的,比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而蒋兆和在这幅有约100人的绘画作品中,却缺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沟通,但,画面呈现的效果却那么的哀伤。《流民图》传达的是一种静态内心的倾诉,眉头无法舒展的人们,面无表镜配上呆滞的眼神,身材枯瘦的人们,腹中饥饿却不与亲人争食的孩子……这正是蒋兆和所画的“心”。

四.结语

蒋兆和扎根于传统,吸收西方绘画法则,站在当下,描绘世界的风采,他汲取养分为自己所用,风格自成一派,在发展中国古人的成果和西方元素的同时,也启迪了后人。蒋兆和一生淡泊名利,把毕生的经历都献给了艺术事业,他流传于世的中国人物水墨画值得每一个艺术工作者学习,他伟大的艺术情操值得每一个人尊敬,他为中国艺术做出的贡献也使中国画的发展更具创造力。

刘曦林《真善美的长河——蒋兆和的艺术里程碑》

叶盛《中央美术学院五六十年代水墨人物画教学研究——以蒋兆和为例》

猜你喜欢

蒋兆和流民任伯年
东晋士族与流民研究文献综述
“在神不在貌
——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
卖假画获良机
任伯年
蒋兆和简介
蒋兆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艺术家?
蒋兆和自叙
人道之光蒋兆和
略论十九世纪中叶鸭绿江北岸早期朝鲜流民社会——以《江北日记》为中心
西晋流民问题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