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古代工艺美术教育

2018-09-10李彦华西藏大学西藏拉萨8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藏传佛教吐蕃寺院

李彦华(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古代西藏教育的历史时期,可分为原始时期、吐蕃王朝时期、分治割据时期、萨迦时期、帕木竹巴时期、甘丹颇章时期。在这些历史时期内,西藏的教育持续不断地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寺院教育、私塾教育、家庭教育、师徒相传等为主的教育模式。

一、原始时期

西藏原始时期的工艺美术品主要以木、石、陶、骨等材质为主,这些器物数量不少,并且种类丰富,用途各异。拉萨曲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制生产工具、陶制器皿、骨饰、青铜箭镞等,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建筑遗迹等,以及藏北出土的大量细石器,均体现了原始时期西藏居民的手工制作技艺水平。在原始社会中,教育以长者、家长对幼者、后代进行技术上的示范、训练为主,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多为生存技能、选材、工具制作等。在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中逐渐演变出的工艺美术,是建立在实用和美观的基础之上,这其中也伴随着原始美育的发展。氏族部落中的巫师、祭司、长老等是原始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他们通过讲述、仪轨、服饰、图画、雕刻、音乐、舞蹈等形式使部落成员得到有关美的教育。美育是原始社会中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原始时期工艺美术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二、吐蕃王朝时期(公元7世纪——9世纪中叶)

自公元7世纪开始,随着吐蕃的日趋强盛,其社会经济与文化方面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吐蕃与唐朝的交流十分频繁,其在宗教、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也受到内地的影响,在教育方面,部分吐蕃贵族也曾“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1]学习儒学。吐蕃通过联姻,广开交流渠道,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吐蕃工艺美术的发展。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相继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两位公主分别从尼泊尔和内地带来了大量工艺品、工艺书籍、工匠等。公元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亦带来大批陪嫁物品及工匠百伎等。这些进入吐蕃的工艺品、工艺书籍和工匠均为吐蕃的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在这一时期内,吐蕃还在其辖境内开办了佛教寺院教育。公元775年,在赞普赤松德赞的大力支持下,经由从乌仗那国迎请来的莲花生大师以及从印度迎请来的寂护大师进行勘察选址、设计图稿,仿照印度的欧丹达菩黎寺(又称飞来寺),在今西藏山南地区建成了吐蕃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之后在桑耶寺内开设了第一座佛教教育机构妙法学院,开创了西藏佛教寺院教育的先河。吐蕃时期的西藏工艺美术教育,往往伴随着与周边地区的交流,除了唐朝、印度两大主要交流对象外,与西域、尼泊尔、克什米尔、波斯等地的交流也十分频繁。如赞普赤热巴巾“在广集汉地、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李域(于阗)和吐蕃能工巧匠的基础上”[2],迎请于阗的建筑家李·觉白杰布在吐蕃设计并指导建造了具有于阗建筑风格的温姜多寺。

三、分治割据时期(公元9世纪中叶——1264年)

自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后,吐蕃所辖管地区迅速陷入分裂状态,各地割据势力众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3世纪。西藏的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内仍然有所发展,工艺也成为寺院教学中的内容。至12世纪之后,西藏的文化教育已经以寺院教育为主,以从古印度传入的五明学教育为核心,寺院教育的规模、制度、结构等方面已趋于系统化、规范化和完整化,西藏的佛教教育内容也变得十分丰富。同时,在西藏还产生了讲经院教育,类似于内地的书院形式。在分治割据时期内相继出现的众多藏传佛教派别,如宁玛派、萨迦派、噶当派等等,也都建立起各自的寺院,每个派别的教育内容和方式都不尽相同。在工艺美术方面,“当时围绕扩建寺院为中心的佛教艺术也有较大的发展。寺院绘画、雕塑艺术水平均有较大提高,品种、品位竞相发展。”[3]

四、萨迦时期(公元1265——1353年)

公元1247年,萨迦·班智达、八思巴等人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与蒙古西凉王阔端会盟,公元1265年萨迦政权正式建立。元代统治者十分推崇藏传佛教,并大力支持藏传佛教的寺院建设和教育。由于元代蒙古王室及贵族对藏传佛教的支持,具有藏传佛教文化特色的工艺品大量出现,这也深刻地影响到内地的工艺审美,具有藏传佛教特点的图案、花纹被广泛地运用到瓷器、丝绸制品、玉器、金属器物、建筑装饰中。

萨迦时期的西藏工艺美术教育,以寺院教育中的工巧明及工艺技能训练为主,于拉隆热萨寺出家的更钦(遍知)萨木迦跋陀罗(1291—1378年)自幼接受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学习了各种文字、医术、历算以及“雕塑佛像、绘画天神像、木雕、坛城画线”[4]等知识和工艺技能,可见元代西藏寺院教育中有关工艺美术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和全面的。寺院教育中的工艺美术教育主要仍是以服务寺院、弘扬佛法、制作攻施之物为主要目的,以便维持寺院的正常运转和满足佛事所需。

五、帕木竹巴时期(公元1354——1642年)

公元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势力自西藏山南地区崛起,其首领绛曲坚赞(1302—1364年)自立为第悉,一统乌思藏,帕木竹巴也正式取代萨迦,成为统治西藏的地方政权。这一时期工艺美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以汉藏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主,以国内各民族文化交流为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各大寺院的建筑。新建的寺院和塔楼、碉堡建筑风格、汉式屋顶和斗拱技术。充分体现了汉藏交流中的工艺美术融合。这一时期格鲁派出现。宗喀巴创立了格鲁派,随后建立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主要的教学组织分为拉吉、札仓、康村。主要的教学制度制定了成套的分班级制度。有较为完善的格西学位和考试形式。

六、甘丹颇章时期(公元1642——1959年)

甘丹颇章时期是西藏古代史的最后一个部分,随着五世达赖喇嘛移居哲蚌寺甘丹颇章,由此形成了西藏历史上的甘丹颇章时期。这一时期大力扶持格鲁派的寺院教育、允许西藏地方开办僧官学和私塾。其中比较突出的例子桑结嘉措朝拜五世达赖,拜师学艺,深入学习五明学知识,取得了很大成就。(18世纪初,藏族著名学者旦增平措创作了《灿烂阳光下能满足一切欲望的各种制作技艺工艺》即西藏工艺百科全书,被誉为西藏的天工开物,说明当时藏族技术工艺学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纵观西藏历史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其特点是以传承技艺为主,西藏历史上的工艺类物品,多是就地取材,以实用为主,再辅以华丽的装饰。在漫长的历史中,经由工艺制作者们的代代相传以及与周边民族之间的技艺交流,西藏的工艺美术品逐渐形成了今日富有藏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注释:

[1]《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上·儒学上》.卷189上

[2]彭无情.《西域佛教演变研究》.第136页

[3]孟作亭,孟福来.《中国藏族文化教育发展史略》.第74页

[4]阿旺洛追扎巴.《觉囊派教法史》.许德存,译.陈庆英,校.第44页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吐蕃寺院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Fantasy and reality
吐蕃相论恐热降唐考
西夏及其周边吐蕃语地名考释举隅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二)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