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足球运动质量如何提高
2018-09-10韩雨播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韩雨播(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为了真正的推动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体育主管部门先后制定了很多对策,增设了校园足球专项拨款,创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高水平运动员选拔制度,努力建设大学生足球联赛。在这些条件下,高校足球运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校园足球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高校足球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问题以及基础设施匮乏的问题。2012年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参赛的队伍共有13支是来自我国东部地区的,有2支是来自我国东部地区的,还有两支是来自我国中部地区的,只有1支才是来自西部地区的。这一现象表明因为地区之间经济条件的差距造成了我国高校足球在地区间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
其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水平不高,人才培养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制度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和培养的模式存在很大的距离,这种脱节使得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发展水平不高,高校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或者取得优异成绩。
另外,大学校园足球教学过于单一,足球氛围和文化较弱。虽然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在大学校园中拥有众多爱好者,但是中国大学校园足球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赛事活动还是社团文化建设上都相对单一和落后,这很难将普通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内生动力,也使得大学校园足球文化非常薄弱。
大学校园足球建设无论是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上还是在足球教学和基层足球氛围建设上都存在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背后都有着相应的原因。
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是大学足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制度是在全国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全社会对接受文化教育高度认同而对体育生存有偏见,使得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很难走上高水平运动员的道路,而相应的体育人才在升学方面面临的巨大问题。一些足球运动的运动员因为文化水平比较低,退役之后没有办法生存和发展。但高校的入学具有一定的门槛制约,除非是特别优秀的远动员能够通过免试进入到学校中,不然一般的运动员入学都需要通过文化课的考试,这就造成了高校人才选拔的范围比较小,很多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无法入学学习。除此之外,高校足球队以及他们的训练情况又存在很大的差距,高校虽然拥有高水平的老师,可是因为缺乏拥有实战经验的教练对其进行训练所以整体水平并不高。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在训练上缺乏系统性,在学习上缺乏针对性,在就业上缺乏合理的规划,从而使得高校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同时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这一目标也没有得以实现。
普通大学生的足球教学和校园足球文化营造也相对不够成熟。普通大学生的足球运动通常分为足球课程和课外足球活动两个大类。目前我国高校足球课程基本上都实施了以体现大学生主体意愿为特征的课程选修模式,但是在足球项目上却没有能够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课堂内容相对枯燥。足球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落在足球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上,充满乐趣的足球运动异化为动作技能的不断重复、强化呆板的身体练习,技术指标成为足球教学考核的核心要素,大学生与足球运动的目的、手段关系完全颠倒。至于课外足球活动、团体建设和足球文化方面,多数高校也只满足于每年一次足球杯赛和建立简单的足球社团。但事实上,由于学校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对校园足球赛事统一管理,高校足球比赛仍是无序发展状态。又因为场地、经费和课时冲突等限制,学生中强烈的竞技需求很难满足。同时校园草根足球团体和活动发展空间也非常有限,由于高校的大幅扩招导致体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大学生足球运动的空间狭小,常常和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在场地问题上产生激烈的冲突,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是重大的打击。足球强国的经验已经说明了文化在足球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受我国体育战略和传统学校体育观念的影响,足球运动虽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在学校体育中它的地位和重要性却远低于田径、篮球、排球等项目,非常不利于高校足球文化的培养。足球发展的原动力应该是全民的喜好,而不是各种功利性的指标。
德国作为足球强国,在高校足球的建设上拥有成熟的体系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所有高低水平的运动员都要在大学里学习,而中国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在专业体育学校或运动技术学院里进行“低水平的课业学习”。在经费上面,德国高校足球队和校园草根足球可以获得来自参加训练的学生家庭和社会上有关方面的支援,包括德国足协的拨款和政府项目,渠道非常多元。德国高校球队教练员也都必须持有德国足协教练员证书,接受过德国足协或地方足协组织的各种教练员培训。管理上面,德国足协直接统筹和管理高校足球训练和比赛,使得高校足球管理更加高效专业。
针对以上提及的问题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足球特色,本文将为提高中国高校足球质量提出几个可行性建议。
第一,要加强高校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完善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足球高水平运动员发展模式应包括目标、管理和监督评价体系。在目标方面,应在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所制定的宏观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发展目标,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的基础上,优化整合队伍结构,改变以往职业运动员收容所的现状,对人才进行更专业的培养,逐渐使高校成为高水平体育人才的输送基地。
第二,学校要摆脱以往机械开展足球活动的模式。大学校园中开展足球运动,氛围很重要。在缺乏认知、缺乏兴趣的环境中,大力推广、普及校园足球需要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校长、学生会以及各分院的相互配合,以及学生自行组织的有学校认定的足球社团开展的一系列足球活动工作,这需要在经济上的大投入,在活动上多元开拓。学校的足球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几个简单的技术动作,要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技术,通过比赛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修养。强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意志力的提高。同时校方要加强足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费的投入,解决足球场地和设施不足这个基础问题。
第三,完善高校足球竞赛系统。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在除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外,举办各级学校、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等各种形式多样、参与门槛有别的高校足球比赛,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以此来促进和鼓励大部分高校的积极参加,促进高校基层足球文化活动的发展。
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要符合足球发展的规律,在无法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应该更加务实和循序渐进。同时,我们一定要结合中国校园足球的现状和国情,相信我们可以弥补缺失,建立和健全新的体教结合模式,营造出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合理调配高校体育资源,充分发挥校园和社会的力量,进而促进中国高校校园足球的进步。
[1]毛振明.再论新校园足球— —从德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看中国的校园足球
[2]张廷安. 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应当确立的科学发展观
[3]肖锦山 浅谈足球文化对校园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