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舞蹈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018-09-10董晶晶晶晶舞蹈工作室安徽天长239000
董晶晶(晶晶舞蹈工作室,安徽 天长 239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已经由简单的满足物质生活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转变,而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渲染能力为人们广泛接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舞蹈能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利好影响。这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鼓舞人的精神,使人们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建设工作之中。所以,针对舞蹈合社会生活之间关系的分析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生活是舞蹈艺术的创作源泉
舞蹈来源于生活,许多的舞蹈作品都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舞蹈中的动作、其所表达的情感也在很大程度受到实际社会生活的影响。舞蹈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了,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早期人类进行各种生产活动时,需要大量的活动手脚,当某种动作经过不断重复,便产生了带有节奏感的规律,再附和上比较简单的声乐,这就是最原始的舞蹈了。而对现代的舞蹈进行欣赏时,人们往往会发现其和实际的社会活动还是存在区别的。所以,舞蹈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其却经过了一些列的艺术加工。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舞蹈进行欣赏,观众就要发挥思想的主观能动性,将舞蹈和自身的体验相连接,以此才能达到更好的欣赏效果。例如传统歌舞《采茶戏》,其发源于采茶和其他的茶事劳动之中,反应劳动人民的生活,并且将人们茶事活动中的动作融入舞蹈之中,经过细细品味之后,人们便能够感受其中对于劳动的热爱和赞美,一下就将观众引入到特定的乡风情之中。而这也是其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总而言之,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能够对相关的社会生活进行良好的反映。
二、舞蹈艺术美化了社会生活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舞蹈来源于生活;与此同时,舞蹈也对生活具有反作用。舞蹈通过肢体语言来对情感进行表达,而表达的受众则是观众,观众通过视觉对舞蹈进行欣赏。而针对舞蹈进行的欣赏,不仅只是简单的对优美的舞蹈动作进行欣赏;众所周知,优秀的舞蹈艺术表演,往往是带有情节的波动,或者是人物精神形象的转变,以此才能使得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因此,观众对舞蹈的视觉方面的观赏应该是全面的,既要对舞者的动作进行欣赏,也不能忘记对其表情和整个舞蹈背景的关注。以此,才能对舞蹈进行有效的感知,正如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著名舞蹈《千手观音》,该作品由21位聋哑演员共同表演。如果观众只是单纯的对肢体动作进行欣赏,那么也就只能获得视觉方面的享受,却不能获取其内涵。当人们将视角关注到舞蹈者的面部表情和整体环境时,便能从中寻找到平静,感受千手观音的慈和、善美,同样也会为这群生活在无声世界生活的女孩给我们带来的艺术表演所震撼。所以,当人们对舞蹈进行欣赏时,往往能受到精神方面的感染,进而对社会生活能够产生良好的感受,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社会发展的美好化提供精神动力。
三、舞蹈艺术特殊的节奏感
舞蹈艺术之所以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层次的影响,与其特有的节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节奏是支撑舞蹈的灵魂, 如果没有了节奏,舞蹈就不能称其为舞蹈。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舞蹈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节奏的存在使其能够良好的进行表达;另外,从舞蹈的美感方面来说,一旦失去节奏,舞蹈的动作也就会变得混乱无序。所以,这也就要求舞蹈演员能够根据音乐韵律来合理安排动作,使得肢体动作能够更加准确的附和节奏,从而加强情感方面的表达效果。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千手观音》,其给人带来的震撼不仅局限于精神内涵方面,在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的配合上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观音”的动作随着音乐的高亢低沉,左右双手的抖动也不断的发生变化,演员们在精确把握节奏的过程中为“观音”赋予了灵魂,使人们极大受到情感上的渲染;与此同时,也让人们感叹,这对于聋哑人而言,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做到如此程度的节奏把握。
四、舞蹈艺术丰富的情感升华
舞蹈和其他的艺术形式相同,与情感的关系密不可分;但又与其他艺术形式存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舞蹈对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朦胧的表达,其不能通过言语进行感受,只能借助视觉和听觉对舞蹈进行欣赏,在充分体会到肢体动作中含有的思想情感,再经过观众的自我思考,便能够形成心灵上的共鸣。而经过如此方式传递的思想情感也就显得无比剧烈,这也就是舞蹈被称为“无以伦比的艺术”的原因。
五、舞蹈艺术强烈的民族韵味
文化艺术的形成受到地域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域的文化特性也就各不相同。舞蹈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类型,也表现出相同的特点,而人们一般将其称为舞蹈的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对不同民族舞蹈进行欣赏时,人们往往能够从中发现其民族的特色。而这些特色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民族生活、生产方面的差异性。在人们对民族舞蹈进行欣赏时,最直观的民族性感受便来源于民族服饰;其次便是舞蹈内容方面,正如蒙古族舞蹈“摔跤舞”、“安代舞”等,便能表现出蒙古族的生活习惯和习俗等;在舞蹈风格方面亦是如此,北方游牧民族的舞蹈显得热情奔放,农耕民族的舞蹈则显得温婉柔和。另外,民族舞蹈对于民族文化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建设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就必须注重对民族舞蹈的传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其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保护舞蹈的民族性。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舞蹈起源于生活,且对生活具有反作用。社会存在对于舞蹈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但反之舞蹈也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所以,必须更多的将舞蹈与社会生活结合,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舞蹈作品,以此适应我国文化建设需求。
[1]黄涛.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3:182+184.
[2]苏树培,白雪峧,廖大勇.论舞蹈艺术在影视媒体传播中的现状及展望[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1:312-313.
[3]高珊.论舞蹈艺术中的音乐与舞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3:113-115
[4]王晓萍,唐爽.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2012,16:117-118.
[5]徐艳.论舞蹈艺术对人的本质生成功能——兼析舞蹈艺术在学校美育中的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2014,3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