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雀金绣的发展现状及传承创新的思考
2018-09-10王丽敏洛阳雀金绣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00
王丽敏(洛阳雀金绣研究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一、雀金绣概述
1、历史源流
雀金绣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唐至明都是皇家御绣。其发展肇始于战国,盛唐时期发展到高峰,由宋至元持续发展,明朝时期,由于中央政府对社会的管控力度加强,加金技术为皇家独享,民间难以留存,销量渐小,清朝时有所宽松,在洛阳得到长足发展。又由于其工艺中使用孔雀羽,这在佛教的解释体系中是有攘除灾邪,净化佛法的功能的,故而也为佛教所广泛采用。民间长期因财力和禁忌无力消费和使用,故而难以广泛流通。
2、技术源流
从雀金绣的历史发展这一意义上讲,有两个关键因素是不得不提的,一是丝绸之路,一是古都洛阳。雀金绣并非中原自生的技艺,他杂糅了多种域外工艺并且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制作流程。雀金绣有两大特点,其雀丝技术源于南朝,而其加金技术则源于罗马、波斯等古丝绸之路西端的国家。这两种技艺在武则天时期成功融合,雀金绣最终诞生。而雀金绣的绣法则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的。纬线起花源于汉朝打通丝绸之路,域外毛织品起花技艺得以与中原技艺结合。唐朝大化四方,文强物盛,社会的开放引起服装的变革。雀金绣的多种刺绣技法都是在此时期完善的。而且雀金绣所绣的多种题材都与唐朝文人书画的发展有关。而宋代和元代,雀金绣的使用并不很广,皇室比较推崇缂丝,缂金的技艺,故而雀金绣吸取了这两种技艺,采用独特的“通经断纬”的特殊技艺,使得自身别具一格,成为不灭的经典。
3、家世源流
由丝绸之路就要提到古都洛阳。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在隋炀帝迁都洛阳之后,洛阳成为了全国性的官营手工业中心。大量的优秀技艺再次得到传承。长期以来,洛阳一直是皇家龙袍制造基地。雀金绣因其贵重精美而长期作为龙袍的设计工艺。现今,雀金绣的唯一传承人王丽敏女士便是洛阳人。据她回忆,她5岁开始跟奶奶学习雀金绣,一直钻研材料和技法,后有融慧贯通各种刺绣技法,经过30多年的潜心钻研用时间和生命创作出一副副瑰丽美奂的雀金绣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自己的家谱记载,王丽敏的始祖叫王仁山,是元朝中期迁到洛宁的,是负责朝廷管理豫西金矿的一名官员,他有一个庄园,就叫仁山堂。到明朝时期,王氏自已开矿,生产各种金产品,其中就包括皇家御绣用的金缕线。清朝初年,家族中有一支迁到洛阳城,做丝绸和绣品生意,商号的名字就叫“仁山堂”。
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仁山堂”的少东家王如岳,是我王丽敏的十世祖,考上第3甲第84名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担任福建龙岩县知县。他上任后,发现当地羽
纱羽缎业很发达,但产品比较单一。他将洛阳的金线和仁山堂的刺绣工,引到龙岩,恢复了
雀金绣工艺,仍称为羽纱。仅用金、羽、丝线三种线纺织,或羽、丝纺织的改称为羽线绉缎
紬,它包括原来的羽纱羽缎,由此做出的雀金绣作品极为精美。
二、发展现状
雀金绣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并不乐观,学习此种技艺非常费时费力,而且需要很高的艺术造诣和耐心。举例而言,王丽敏曾经制出这样一件绣品,由于雀金绣的特殊性,她需要将金缕线、雀羽线、丝线等珍贵线种结合,并使用平针绣、虚实绣、乱针绣等300余种针法,对绣艺要求非常高,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这件作品就是洛阳雀金绣缂绣艺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富贵神鹿图》,作为 “重走丝路洛阳启程”大型文化采风活动第二季“欧亚大陆行”的国礼,可以说是一种丝路文化的回归。而这件作为丝路国礼的《富贵神鹿图》虽然面积不大,但也用了两个月才完成,这件《富贵神鹿图》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它上面有神鹿、仙桃、海波等中华民族的吉祥符号,而且采用现代构图元素,艺术性非常强,可以说是对丝绸之路最质朴又最华美的回归。
虽然王丽敏女士在大力的推广和创新,然而说回到当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上,最根本性的其实是家族传承的僵化途径。所以首要一点,就是打破这种发展模式,寻求新变。当然,国家在传承传统文化上不遗余力,对恢复古技艺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灵根再生,而且对于文化自信的建立其功甚伟。在数字化的今天,营销和宣传变得十分重要,王丽敏女士在保证工艺技术水准的基础上,也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创新和尝试。比如成立创意公司,将雀金绣这种古老技艺和现代元素相结合,与各大文化创意平台进行合作,积极参与各种奖项,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都是在用自己的赤诚之心不遗余力的进行传承工作。
当地政府对于这项技艺也投入了很大的心血,他们进行各种实践工作,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大力宣传和推广,积极申遗并投入到后期保护工作,因此也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在静态保护方面,对雀金绣的整个历史源流进行了详细考察和梳理工作,并做出了相关成果展示汇报,同时还组织了相关学者进行恢复和创新的讨论。他们加大了对雀金绣的宣传力度,而雀金绣的精品也在各大知名比赛中屡获殊荣,这都大大提高了它的知名度。
三、具体创新方案
1、数字化经营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与网络传媒息息相关,线上经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营销方式,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应该将线下经营与线上经营相结合,开展数字化的经营方式。在政府优惠政策和文化号召的协同推动下,打造相关数字化平台,积极进行自媒体的推广。同时,不仅仅是雀金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可以开展深度合作,创立大型平台,招商引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并且还可以拍摄相关的纪录片、宣传片,在传承与创新的双核驱动下,将文化产品推广起来。
2、传承人方式问题
中国自来有匠户的传统,很多传统工艺很害怕外泄,一直进行家族的秘密传承,正是在这种脆弱的世代传承下,很多传统工艺就自然消失了。而当今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共享成为一个有效的路径。雀金绣的工艺及且复杂,学习年限很长,对天赋的要求也很高,而且即使少年时期便致力学习此种技艺,学成也需要十载二十载的时间,这项技艺对于视力的要求还很高,年纪增大,视力的减弱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影响工艺的完成度。所以其实它是一项门槛很高的技艺,而且比绣出灿若云霞的雀金绣更难的,是对这项古老工艺的传承。为此,王丽敏拜访了各地绣艺老师,学习、探讨绣丝技艺,并与老师们交流雀金绣的技艺,同时向老师们宣传雀金绣濒临灭绝的严峻性。如今,王丽敏已经和几十位20年以上绣龄的老师一起成立了洛阳雀金绣研究院,共同传承这项绝学。所以说,通过数字化经营、招商引资、宣传推广、共享资源等一系列方式将雀金绣做成品牌,扩大影响力的情况下,更多热爱传统工艺的人会更好的了解它,从中可以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传承者。一定不能局限于家族传承的模式,以开放的姿态吸纳资源,用匠人精神和初心对待雀金绣。
3、结合国际化和现代元素
互联网将世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国际化成为一个发展方向,现在很多国外的知名设计师都在采用中国元素进行创新,以期达到东方韵律和西方时尚的完美结合,雀金绣毕竟是皇家御秀,长期以来都被作为龙袍的设计款型,在图案审美上更倾向于选择富丽堂皇、吉祥如意的传统纹样如龙凤之类,而佛教色彩的纹样也常常得见,在提倡“佛系生活”的当代社会,将佛教图案与当代社会的创意元素结合未尝不是一种可行之策。而且现代面料的选择品类很多,可以尝试新的面料进行艺术加工,这都极其有利于雀金绣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雀金绣在当代中国的传承虽然有些缺陷,但是并不是不能予以弥补的,传承人对这项古老技艺一定有进行一番通盘的考虑,而且在不失传统性的基础上广泛吸收现代性的创新理念与营销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构图、配色、纹样选择、布料选择,呈现东方气韵。只有这样,这门古老的技艺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1】殷钥.雀金绣在高级定制服装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6
【2】宋俊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J].文化遗产.2015
【3】王丽敏.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雀金绣.[J].学术论坛.2015
【4】王丽敏.雀金绣的起源与发展历程.[J].商情.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