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解与关爱帮助幼儿缓解“二胎焦虑”
2018-09-10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刘肖岑
□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刘肖岑
刘肖岑,女,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副主任,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中加学者,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FU)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 访问学者,主持了“儿童发展”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中加学者项目(CCSEP)等课题,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翻译著作《对“伪心理学”说不》和《这才是心理学》等。
经过短短的一个假期,那个平日里乖巧、懂事、自信、快乐的“开心果”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本来与老师和小伙伴们相处融洽的铃铛突然变得不愿意来幼儿园,甚至还会剧烈哭闹、踢打老师、拒绝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当孩子突然产生此类急遽转变的时候,通常都是因为其生活中出现了重大的压力事件。在本案例中,铃铛的压力源便来自于其家中二胎的到来以及与之相伴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心理解析
为什么二胎宝宝降生后,大宝会有极大的转变呢?若要感同身受地体会头胎孩子的心情,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设想。
假如有一天,你深爱的人突然对你说:“亲爱的,你真是太好了,我太爱你了!所以我决定再找一个跟你一样的人回来,让他/她加入我们的家庭,看看他/她是不是和你一样可爱?”当这个第三者到来的时候,你发现他/她既年轻又可爱。你的爱人带着你们出门的时候,朋友们见到你只是礼貌性地招呼一下,而看到他/她时却都忍不住欢呼:“哇,太漂亮了!好可爱呀!”他们一边大呼小叫,还一边转头问你:“怎么样,你喜欢他/她吗?”当新来的人需要衣物时,你的爱人就将本来属于你的东西直接给了他/她。当你为此表现出不满的时候,你爱人却说:“你就不能迁就他/她一下吗?你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了,给他/她正合适呀。”慢慢地,新人对家里的情况越来越熟悉,能力也越来越强,他/她开始抢夺你喜欢的东西。如果你不给他/她,他/她就会跑去找你的爱人哭诉。于是你的爱人会板着脸训斥你:“你比他/她年龄大,就不能让着他/她一下?给他/她用一用,要学会分享,知道吗?”更有甚者,你的爱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同时照顾你和新人,于是就不想留你在身边,决定让你离开自己的家庭到别的亲戚那里居住了……相信所有情感正常的成人在读到上面的描述时都会难过不已,而这些情景恰好是头胎宝宝正在经历的。我们可以将上述情景中的主人公理解为头胎宝宝,爱人是父母,新人便是二胎宝宝。这个故事来自于美国教育家Faber和Mazlish的畅销书Siblings Without Rivalry,它通过类比使我们更加设身处地地理解了头胎宝宝的心境。二胎的降生会给大宝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伴的是大宝的心理与行为也常常会发生巨大转变。如果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突然在二胎出现后心头布满阴霾,那么他们通常在情感上会有安全感丧失、嫉妒与焦虑增强等转变,行为上会有退行、争宠、违规、攻击等变化,情感上的转变往往是其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方式。
◆ 关爱的转移使幼儿的依恋模式发生转变,并使其安全感有所丧失
在铃铛的案例中,老师了解到原本宠爱铃铛的妈妈在二宝出生后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小宝宝身上,还因为二宝夜里要喝奶会哭闹,所以将铃铛遣送到了爷爷奶奶家。这样的做法对铃铛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创伤经历,会让孩子萌生出自己是多余的并且受到了抛弃的想法。
心理学家Bowlby指出,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它指的是儿童与其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强烈、持久和亲密的情感联系。人们儿时与照顾者的关系会决定其依恋类型,而这又会进一步影响人们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安全型依恋者能在关系中信任他人,容易与人亲近;而非安全型依恋者则无法信任他人,总是担心被抛弃,或自我孤立,拒绝与人亲近。Johnson等人认为,人们的依恋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亲密关系中,当一方破坏、违背或达不到关系中的“预期”时,就会给另一方造成情感或心理上的创伤,此时就会产生“依恋损伤”。当人们在亲密关系中遭遇到被欺骗、被背叛、被辜负、被否定的事件时,不仅会产生难过的体验,还会转变对外在世界和他人的看法。
铃铛之所以在母亲转变了态度以及她被迫从家中搬出去之后变得不想到幼儿园、不愿意接受老师与小伙伴,便是源于她与母亲之间的安全型依恋关系遭到了破坏,这使其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发生了转变,影响了她对世界和他人的普遍信任。
◆ 嫉妒与焦虑心理作祟,使幼儿产生退行、争宠、违规、攻击等行为
凡是有情感竞争的地方,便不可避免地存在嫉妒,同胞之间的敌意与嫉妒往往是与生俱来的人性使然。其实不光是人类的幼儿在新生命出现时会产生嫉妒反应,有实验表明宠物狗在见到主人对新的宠物狗表现出亲昵行为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嫉妒并做出攻击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安全感、爱和归属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对于头胎宝宝而言,当父母的关爱被分走时,其生存环境会发生重大变化,这便会唤起他们内心最原始的恐惧。于是在嫉妒、恐惧心理的作用下,幼儿可能会突然变得像小婴儿一样开始尿床、吮吸手指、分外粘人、哭闹不已、嚷着要吃母乳或要用奶瓶喝奶等,这些行为被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称之为“退行”。它是一种焦虑防御机制,指的是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会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退化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另外,除了采用退行的应对方式之外,还有一些头胎宝宝会以欺负弟弟妹妹、故意违反规则等形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表达自己的不满。
应对策略
面对正在经历心理创伤的头胎宝宝,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以爱的羽翼为其遮风挡雨,助其重新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呢?以下是几条可供老师们参考的应对方法。
◆ 充分理解与包容孩子,允许大宝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理解与尊重头胎宝宝的感受是帮助幼儿实现积极转变的首要一步。我们应当透过孩子的不良行为去体会他们所经受的伤害与困惑。通常来说,一个头胎宝宝的行为变得越糟糕,说明他们受到的伤害越大,也越需要你的关爱和支持。
不要使用“你是大孩子了,所以不应该……”的句式说服孩子转变自己无伤大雅的退行表现,而应当在为孩子提供关爱的同时,耐心等待孩子伤痛愈合后的自然转变。如果我们不能充分理解和包容孩子的话,那么我们的负面反馈可能会使孩子变得更加孤立,并使他们的行为进一步恶化,从而造成不断地恶性循环。
当然充分包容并不代表一味姑息,当大宝的不良行为触犯到原则底线(如对他人表现出肢体暴力)时,我们应当温和而坚定地制止孩子的行为,并告诉孩子我们知道他/她的情感很受伤害,然而他/她可以通过更适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 多角度搭建爱的港湾,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婴幼儿期形成的依恋模式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它一旦建立就会以无意识的方式运行,潜移默化地成为未来人际关系的参照。对于家有二宝的妈妈来说,依旧需要通过言语表达与肢体接触让头胎宝宝知道自己一直都深爱着他/她,还需要尽可能在二宝出生前后的三个月内将家庭状况维持现状,将大宝留在自己身边,并与大宝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单独约会时间。
当然除了孩子的母亲之外,其他的照料者、老师、同伴都可以作为爱的提供者帮助头胎宝宝重建安全感。文章中铃铛老师给予铃铛特别的关注与爱护就做得很好,老师温暖的态度与行为可以带给孩子妈妈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