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大球盖菇的种植试验

2018-09-10段丽华甘云浩张文东罗云生岳金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华山松盖菇油橄榄

段丽华 甘云浩 张文东 罗云生 钟 华 岳金龙 赵 苗

(1. 昆明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2. 宜良县国有花园林场,云南 昆明 652100 )

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下经济逐渐成为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1-2],而林下套种的大球盖菇不仅具有低脂肪、低热量,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膳食纤维,并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是公认的生态健康食品。林下食用菌的种植具有不破坏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荫优势,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真正实现 “不砍树能致富” 和 “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的目标[3-4]。近年来昆明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对昆明市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树种、不同郁闭度的林下大球盖菇套种技术及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和示范,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适合昆明地区种植的林下大球盖菇 (Strophariarugosoannulata) 种植技术和植配置模式,加以推广,实现林农增收致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盘龙区、宜良县、富民县 (102°10′~103°40′E,24°23′~26°22′N),海拔1 980~2 100 m,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夏秋雨量充沛,冬春雨量不足,日照长、霜期短,干湿明显等温带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5~14.0 ℃,年均日照2 200 h,年降水量900 mm,无霜期240 d以上,土壤为红壤。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1) 参试食用菌品种:大球盖菇又名邹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属于球盖菇科 (Strophariaceae) 的珍稀食用菌,是国际菇类市场的十大品种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营养丰富,鲜菇肉质细嫩,柄脆,含野生菇香味,口感好。

2) 参试树种:核桃 (Juglansregia)、苹果 (Maluspumila)、樱桃 (Cerasuspseudocerasus)、杨梅 (Myricarubra)、油橄榄 (Oleaeuropaea)、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华山松 (Pinusarmandii)、旱冬瓜 (Alnusnepalensis)。

3) 辅料:杂木屑50%,水稻 (Oryzasativa) 谷壳30%,玉米 (Zeamays) 芯15%,玉米粉5% (90 t/hm2,腐熟后使用)。

4) 覆盖物:云南松 (Pinusyunnanensis) 松针、稻草。

2.2 试验方法

对林下大球盖菇套种分别进行以下3项试验:

1) 分别在不同季节 (冬春季、夏秋季)、不同树种配置模式 (核桃、苹果、樱桃、杨梅、华山松、油橄榄、旱冬瓜、杉木-华山松) 下进行套种试验。其中,冬春季为2015—2016年1—2月份种植,3—8月份出菇;夏秋季为2015—2016年5—6月份种植,7—11月份出菇。

2) 分别在6种郁闭度 (0.2~0.6、0.8) 下套种大球盖菇,分析光照对大球盖菇的产量的影响。

3) 选择立地自然条件基本一致、郁闭度为0.5的不同树种 (杨梅、油橄榄、杉木-华山松) 配置模式下种植大球盖菇,分析树种对大球盖菇的产量的影响。

每项试验都分别在昆明市西山、盘龙、宜良、富民等县区的5个试验点进行,每个试验5次重复。

2.3 调查及分析方法

在各项试验的样方内测定大球盖菇的产量,分析各配置模式大球盖菇的林下套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总结出适合昆明地区林下大球盖菇套种技术和植配置模式。每种模式设置3个样方,样方面积5 m × 6 m,调查记录样方内2016年出菇数量,测算出平均产量。通过SPSS 21.0对不同配置模式和郁闭度下大球盖菇样方产量的进行差异分析,在Origin 8.5软件中进行图形的绘制。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季节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通过同一林分、同一郁闭度不同季节样方产量测算,林下大球盖菇于夏秋季的产量高于冬春季,各样方平均增产9.75 kg,提高了13.22%。比较不同林分季节间产量差异可知,核桃林和苹果林下的不同季节产量差异较小,而杨梅林、旱冬瓜林、杉木-华山松混交林下的较大。

1. 核桃; 2. 苹果; 3. 樱桃; 4. 杨梅; 5. 华山松; 6. 油橄榄; 7. 旱冬瓜; 8. 杉木和华山松。

不同季节,同一套种模式大球盖菇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昆明地区冬春季温度低且少雨干旱,夏秋季温度高且多雨湿润是影响2个季节种植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同一套种模式夏秋季产量比冬春季高。

3.2 不同郁闭度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通过2016年昆明各研究点不同郁闭度的杉木-华山松混交林下大球盖菇套种模式产量测算,郁闭度0.3时产量最高,每平方米产量达3.93 kg;其次是郁闭度0.4时产量较高,每平方米产量达3.80 kg;与郁闭度0.8的产量 (1.55 kg/m2) 差异较大,收益大幅增加。

林分郁闭度是影响林下阳光照射的主要因素,同一郁闭度林下土壤地表温度变化相差不大,因此,同一郁闭度不同配置模式大球盖菇的产量变化不明显,而不同郁闭度土壤地表温度相差较大,因此,不同郁闭度,同一配置模式林下大球盖菇产量变化明显。不同郁闭度,同一套种模式郁闭度0.8的杉木-华山松林下配置模式,由于阳光照射少,地表温度相对低,影响了大球盖菇的产量;而郁闭度0.2的林分,阳光照射多,但地面蒸发量较大,土壤温度虽高,但土壤湿度低,从而影响了大球盖菇的产量。因此,产量较郁闭度0.3~0.4的林下套种模式下降明显。

表1 2016年不同郁闭度杉木-华山松混交林下大球盖菇产量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rugosoannulata yields under different canopy of C.lanceolata and P.armandii mixed forests in 2016

3.3 不同林分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

选择立地自然条件基本一致林地又能充分利用郁闭度为0.5的不同树种 (杨梅、油橄榄、杉木-华山松) 配置模式下种植大球盖菇,通过对其产量测算,油橄榄的产量较高,平均达2.80 kg·m-2(表2)。由表3可知,3种配置模式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下大球盖菇产量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rugosoannulata yield under different tree species allocation patterns

表3 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下大球盖菇产量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S.rugosoannulata yield under different tree species allocation patterns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同一树种林下种植模式在不同季节产量测算,林下大球盖菇套种产量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对同一郁闭度 (0.5) 不同树种 (核桃、苹果、樱桃、杨梅、油橄榄、杉木-华山松) 林下大球盖菇套种模式产量测算,差异不明显;同一树种配置模式 (杉木-华山松) 不同郁闭度 (0.2~0.5、0.8) 林下大球盖菇套种模式产量测算,差异明显,其中郁闭度0.3~0.4的林下大球盖菇套种模式产量较高,郁闭度0.8的产量最低。

大球盖菇在核桃、苹果、杨梅等经济林果下套种,在不影响经济林果产量的基础上,每公顷大球盖菇平均产量约27 t,扣除成本后,每公顷增加收入13.5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在昆明市海口林场、宜良县花园林场依托林地资源,在杉木、华山松、旱冬瓜、油橄榄等林下套种,为国有林场改革探寻林下经济发展路子,经测算,平均每公顷大球盖菇收益约7.5万元,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经济收入的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子。依托宜良县狗街镇小哨村委会和竹山镇干塘子村委会森林资源优势,结合包山拾菌和生态旅游,在农家乐附近的杉木、华山松、旱冬瓜等林下适当仿野生种植大球盖菇,供游客休闲观光和采摘食用,增加当地林农经济收入,激发并带动当地林农从事林下经济的热情,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林改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7]。

猜你喜欢

华山松盖菇油橄榄
华山松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探究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小陇山林区华山松大小蠹防治方法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华山松大小蠹的一种高效引诱剂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
华山松病虫害防治技术解析
适量硼促进油橄榄开花着果
慈溪林下大球盖菇试种成功
油橄榄的速生早实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