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秋菊:因诚兴业,以爱惠农

2018-09-10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8年31期
关键词:金乡县贫困家庭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 魏 萌

李秋菊 山东省金乡县诚兴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推荐理由

穷则思变,因投身农资事业而改变命运

诚则兴业,视农民利益为企业最高利益

富则思源,热衷慈善二十余载从未中断

“最近正愁着没钱买化肥呢,村里就通知让来领‘爱心化肥’!感谢李大姐,她真是个大好人。”家住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司马村的贫困户李启超表示。他口中的这位“大好人”,正是诚兴农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秋菊。

艰苦创业,以诚信立身

李秋菊出生于金乡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有6个姐妹,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同龄人还在校园里嬉戏打闹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帮父母一起扛化肥。然而,家境的困苦不仅没有消磨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让她养成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

1993年,24岁的李秋菊嫁入鸡黍镇孙菜园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李秋菊任劳任怨,农忙时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农闲时跑到城里去打工挣钱。其间,她还在当地的邮政储蓄银行做过信贷员。在她的辛勤操持下,家里条件有所好转,日子也逐渐红火起来。

谈到与农资结缘的往事,李秋菊回忆说:“那是2002年,我因为买到劣质化肥,导致家里的庄稼严重减产。到了秋收时,眼看着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从那时起,李秋菊便对不法农资经销商坑农害农的行为深恶痛绝。痛定思痛后,她作出大胆的决定:“既然自己也种地,不如经营农资,让大家都用上放心的肥料。”说干就干,性情风风火火的李秋菊做起事情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万事开头难。当李秋菊真正进入农资行业时,才真正体会到市场竞争的压力。那时,农资流通渠道已放开多年,各种规模的门店和品牌琳琅满目,其中不乏各种鱼目混珠的假冒伪劣产品。“我干农资的初衷就是因为农民不易,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劳动还要看天吃饭。我一定要把好的产品带给他们,让他们能够享受实惠,勤劳致富。”李秋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选择厂家时,她并不看重能享受多少优惠,能挣多少钱,而是选择大厂家、正规品牌的优质产品。这样做虽然在早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销售压力,但是却一步一步赢得了农民的信任。

随着口碑的发酵,李秋菊的农资门店规模一扩再扩。正是凭着诚信经营,李秋菊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资女强人。

大爱无疆,行善举助农

李秋菊回忆说,自己年幼时,曾有一位好心人给她10元钱捐助。这件事虽过去多年,却在她心底播下了一颗慈善的种子。

农资生意越做越大,李秋菊坚持行善举。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她先后6次向灾区捐款捐物。李秋菊连续多年资助鱼山街道李桥村李卫国、胡集镇东李村李合民等9家特困户每年每户1000元。20年来她向灾区捐款、资助孤儿、慰问贫困户等,李秋菊也记不清帮了多少人。

作为农资经销商,李秋菊认为,捐资捐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问题。这些年,在送肥助农的同时,她更加注重向农民传授科学用肥的知识,从而帮助农民通过提质增产来增加收入,最终摆脱贫困。她表示,只要做一天农资,助农惠农的善举就永远不会止步。

猜你喜欢

金乡县贫困家庭农资
当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金乡县农业托管服务实践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金乡县农村三产融合度评价及协调发展研究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浅谈金乡大蒜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金乡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