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PBL结合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10
PBL作为一种基于问题展开日常教学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医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1]。《中医骨伤科学》涉猎广泛,涵盖内容复杂[2]。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路径,进一步提升学生临床诊疗能力,文章就PBL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视频录像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7年9月—2018年7月2015级中医骨伤方向学生125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学生学号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5名,对照组60名。观察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19~22岁,平均(20.35±1.49)岁。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8~22岁,平均(20.47±1.53)岁。全部参与此次研究的学院学生均具知情权,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师通过课堂知识讲解、学生记录、临床见习等方式实施日常教学。观察组采用多媒体与PBL结合教学法,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诊治过程视频,同时针对病例进行多角度问题设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名,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分析、小组研讨等方式得出答案,教师从旁指导补充,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及时评价学生见习表现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学生成绩考核评价 本学期课程教学结束时,教师负责对学生的中医骨伤科学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成绩和综合成绩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理论成绩取期末学生笔试成绩,实践成绩取日常临床实践评分,综合成绩包括学生日常出勤、课堂答题、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综合评定。
1.3.2 授课反馈评价 采用英国Duudee大学制定的DREEM(教育环境测量问卷)[3]评价授课反馈情况,共计5个维度,包括环境知觉(48分)、学术自我知觉(48分)、对教师的知觉(44分)、对学习的知觉(48分)和社交自我知觉(28分)。非常同意记为4分;同意记为3分;不同意记为2分;非常不同意记为1分。满分200分,150~200分视为优秀;100~150分视为良好;50~100分视为尚可;0~50分视为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本次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和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授课反馈情况对比
观察组学生教学反馈评价中优秀39例,良好20例,尚可6例,较差无,优良率90.77%(59/65);对照组学生教学反馈评价中优秀26例,良好22例,尚可9例,较差3例,优良率73.85%(48/60)。组间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2,P=0.011)。
3 讨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多媒体在医学教学领域得到了逐步应用与推广[4-5]。多媒体与PBL结合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要求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施教对象特点,通过系统性设计,设置医学问题,同时合理运用多媒体展开日常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全程当中来,优化教学效果[6-8]。据相关报道显示,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中医骨伤科学》所包含的皮肉、脏腑、关节、筋骨、经络、气血等损伤疾病知识和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放射学等内外科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提高医学知识直观性和生动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9-11]。韩继成等[12]研究发现,采用PBL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有助于扎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上述分析一致,根据本文实践结果发现,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84.34±9.67)分、实践成绩(77.24±10.49)分和综合成绩(78.63±12.18)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74±9.25)分、(67.48±9.87)分和(70.19±10.67)分(P<0.05),表明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授课优良率为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5%(P<0.05),显示观察组学生对学校采用的授课方式更加满意,授课效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采用多媒体与PBL结合教学法展开《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综合学习水平,提升授课效果,提高教学反馈优良率,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